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论文--重离子核物理论文

矢量粲偶素若干重子衰变道的测量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8页
   ·粒子物理学第10-16页
     ·标准模型第10-13页
     ·强子态第13-16页
   ·粒子加速器第16-17页
   ·粲偶素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7-21页
   ·粲偶素研究的实验方法第21-22页
   ·选题意义和论文结构第22-28页
     ·12%规则第22-23页
     ·SU(3)对称性破坏第23-24页
     ·选题目的和论文结构第24-28页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第28-46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28页
   ·北京谱仪第28-39页
     ·束流管(Beam Pipe)第31页
     ·顶点探测器(Vertex Chamber)第31-33页
     ·主漂移室(Main Drift Chamber)第33-34页
     ·飞行时间计数器(Time Of Flight)第34-35页
     ·簇射计数器(Shower Counter)第35-37页
     ·磁铁系统(Manet System)第37页
     ·μ子计数器(Muon Counter)第37页
     ·亮度监测器(Luminosity Monitor)第37-38页
     ·气体系统(Gas System)第38-39页
   ·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系统第39-44页
     ·BES数据获取第39-42页
     ·离线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粒子鉴别方法与蒙特卡罗模拟第46-58页
   ·带电粒子的选择和鉴别第46-51页
     ·dE/dx粒子鉴别第47-49页
     ·TOF粒子鉴别第49-50页
     ·dE/dx和TOF联合鉴别π,K和质子第50页
     ·μ子和电子的鉴别第50-51页
   ·光子的选择和鉴别第51-53页
   ·运动学拟合第53-55页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J/φ和φ(2S)→Λ(?)π~0,Λ(?)η衰变道的分析第58-82页
   ·基本事例选择条件第58-59页
   ·J/φ→Λ(?)π~0的分析第59-68页
   ·J/φ→Λ(?)η的分析第68-71页
   ·φ(2S)→Λ(?)π~0和Λ(?)η的分析第71-75页
   ·系统误差第75-79页
   ·上限估计和分支比计算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J/φ→∑~+(?)和J/φ→Ξ~0(?)分支比的精确测量第82-104页
   ·J/φ→∑~+(?)的分析和测量第82-92页
     ·事例选择第82页
     ·π~0的挑选第82-83页
     ·∑信号第83-84页
     ·本底分析第84-87页
     ·∑事例数和分支比第87-92页
   ·J/φ→Ξ~0(?)的分析和测量第92-97页
     ·事例选择第92页
     ·Λ(?)的挑选第92页
     ·Ξ~0信号第92-93页
     ·本底分析第93-95页
     ·Ξ事例数和分支比第95-97页
   ·系统误差第97-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第104-108页
   ·测量结果第104页
   ·讨论第104-106页
   ·展望第106-108页
附录A 粒子物理实验中的误差处理第108-116页
 A.1 统计误差第108-109页
 A.2 系统误差第109-110页
 A.3 误差传递第110-113页
 A.4 多种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第113-116页
附录B 小信号测量的上限估计第116-120页
 B.1 经典方法第116-117页
 B.2 似然比顺序求和法第117页
 B.3 贝叶斯方法第117-120页
附录C 其它工作第120-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研究生期间参加研究工作的部分论文目录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传感界面构建及其在农药分子检测和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