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新型传感界面构建及其在农药分子检测和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0-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5页
 §1.1 分子识别第15-17页
     ·分子识别中主要的相互作用力第15-16页
     ·界面分子识别第16-17页
 §1.2 分发识别的检测方法第17-23页
     ·电化学方法第17-19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第19-23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第19-20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装置第20-21页
       ·SPR研究类型第21-23页
 §1.3 分子识别研究的核心——界面构建第23-28页
     ·自组装膜界面第24-25页
     ·溶胶-凝胶界面第25-26页
     ·聚合物界面第26-28页
 §1.4 分子识别检测中的信号放大策略第28-33页
     ·纳米材料放大信号第28-31页
       ·金纳米第28-30页
       ·碳纳米管第30-31页
       ·量子点第31页
     ·生物分子结合放大信号第31-32页
     ·生物催化产生沉淀放大信号第32-33页
 §1.5 基于靶标酶分子识别的抑制剂检测第33-38页
     ·基于靶标酶分子识别的抑制剂作用机制第33-35页
       ·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第34页
       ·基于光合作用过程抑制的除草剂作用机制简述第34-35页
     ·基于靶标酶分子识别的抑制剂分析方法第35-37页
       ·光学分析法第35-36页
       ·电化学分析法第36-37页
     ·基于靶标酶分子识别的抑制剂检测发展前景第37-38页
 §1.6 基于靶标酶分子识别的药物活性筛选研究第38-42页
     ·药物筛选第38-39页
       ·筛选模型第38-39页
       ·高通量筛选第39页
       ·虚拟筛选第39页
     ·基于靶标酶分子识别的药物筛选第39-42页
 §1.7 论文设计思想与预期目标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5页
第二章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乙酰胆碱酯酶复合界面构建及其与底物的分子识别第55-67页
 §2.1 前言第55-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57页
     ·药品及仪器第56页
     ·玻碳电极(GCE)预处理第56页
     ·MWNTs的活化第56-57页
     ·电极界面构建及酶的表面固载第57页
     ·电化学监测AChE与底物ATCl的识别催化第5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7-63页
     ·表面亲水性研究第57页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界面第57-58页
     ·AChE-CMC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58-59页
     ·AChE表面固载条件的优化第59-60页
     ·溶液pH值对界面酶与底物识别响应的影响第60-61页
     ·AChE与ATCl识别的安培响应检测第61页
     ·识别检测的重现性和界面的稳定性第61-63页
     ·识别研究的应用展望第63页
 §2.4 结论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第三章 构建多壁碳纳米管-交联壳聚糖-乙酰胆碱酯酶复合界面用于杀虫剂检测及生物活性分析第67-75页
 §3.1 前言第67-68页
 §3.2 实验部分第68-69页
     ·药品及仪器第68页
     ·AChE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8-69页
     ·电化学分析过程第69页
     ·酶的复活第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73页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第69页
     ·抑制时间的影响第69-71页
     ·抑制剂三唑磷的定量检测第71页
     ·农药活性比较第71-72页
     ·AChE的复活第72-73页
 §3.4 结论第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第四章 银纳米粒子-生物素复合界面固定乙酰胆碱酯酶检测有机磷农药第75-87页
 §4.1 前言第75-76页
 §4.2 实验部分第76-78页
     ·药品及仪器第76页
     ·银胶纳米的制备第76-77页
     ·金电极上复合界面的构建第77页
     ·电化学表征和检测第77-7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8-83页
     ·ATR-FTIR表征BPT自组装膜第78页
     ·SPR跟踪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固定AChE的过程第78-79页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第79-80页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第80-82页
     ·有机磷农药乐果的检测第82页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第82-83页
 §4.4 结论第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第五章 金纳米粒子标记的氨基甲酸酯与乙酰胆碱酯酶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第87-99页
 §5.1 前言第87-89页
 §5.2 实验部分第89-90页
     ·药品及仪器第89页
     ·金纳米的制备及标记第89-90页
     ·电化学表征第90页
     ·SPR实时跟踪AChE修饰芯片的制备及分子识别过程第9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0-95页
     ·UV-vis表征纳米金胶及其标记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第90-91页
     ·修饰芯片的接触角和电化学表征第91-93页
     ·SPR评价AChE与金纳米标记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第93-95页
     ·AuNPs增强SPR信号检测抑制剂第95页
 §5.4 结论及展望第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第六章 原位形成金纳米粒子放大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信号检测酶抑制剂第99-109页
 §6.1 前言第99-100页
 §6.2 实验部分第100-101页
     ·药品及仪器第100页
     ·电化学表征第100-101页
     ·SPR实时检测AChE催化金纳米生成及抑制剂检测第10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1-10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第101-102页
     ·SPR跟踪金纳米的催化生长过程第102页
     ·电化学表征第102-104页
     ·催化条件的优化第104页
     ·AChE抑制剂的检测第104-105页
 §6.4 结论第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第七章 D1蛋白酶与二茂铁标记24肽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检测及抑制剂活性分析第109-121页
 §7.1 前言第109-111页
 §7.2 实验部分第111-113页
     ·药品及仪器第111-112页
     ·CtpA-Cs-GNPs/Au修饰电极的制备第112页
     ·二茂铁标记24肽(Fc-24P)第112-113页
     ·电化学表征和检测第113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13-118页
     ·电极预处理第113-114页
     ·SEM表征第114页
     ·电化学表征第114-115页
     ·二茂铁标记24肽的紫外检测第115-117页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117页
     ·抑制剂抑制活性比较第117-118页
 §7.4 结论第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第八章 D1蛋白酶与金纳米粒子标记24肽相互作用动力学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及其应用第121-134页
 §8.1 前言第121-125页
     ·SPR数据采集第121-122页
     ·SPR数据处理第122-123页
     ·研究背景第123页
     ·工作思路第123-125页
 §8.2 实验部分第125-126页
     ·药品及b器第125页
     ·界面构建固定蛋白酶第125-126页
     ·金纳米标记24肽(AuNPs-24P)第126页
     ·CtpA与AuNPs-24P/inhibitor相互作用的SPR监测第126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26-131页
     ·接触角表征第126-127页
     ·FTIR表征第127-128页
     ·SPR跟踪表面活化、CtpA的固定及与底物的相互作用第128-129页
     ·CtpA与底物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第129页
     ·抑制剂存在条件下的竞争动力学研究第129-131页
 §8.4 结论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4页
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1蛋白酶结构的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下一篇:矢量粲偶素若干重子衰变道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