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C的自动导航车无线监控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AGV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2页 |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页 |
| ·远程监控的发展及前景 | 第12-14页 |
| ·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状况 | 第13页 |
| ·远程监控系统所具备的优点 | 第13页 |
| ·远程监控的前景及展望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2 自动导航车的结构及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15-22页 |
|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硬件组成 | 第15-17页 |
| ·AGV本体 | 第15页 |
| ·PMAC控制器 | 第15-17页 |
| ·传感器 | 第17页 |
| ·自动导航车的控制系统 | 第17-20页 |
| ·自动导航车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 | 第17-18页 |
| ·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软件 | 第18-20页 |
| ·自动导航车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无线通信方案的分析和确定 | 第22-29页 |
| ·现代通信技术 | 第22-23页 |
| ·WLAN的网络拓扑结构 | 第23-24页 |
| ·点对点型 | 第23页 |
| ·Hub型 | 第23-24页 |
| ·完全分布型 | 第24页 |
| ·WLAN通信技术 | 第24-26页 |
| ·IEEE 802.11系列 | 第24-25页 |
| ·蓝牙(Bluetooth)技术 | 第25页 |
| ·红外技术 | 第25页 |
| ·HomeRF技术 | 第25-26页 |
| ·自动导航车的通信方案 | 第26页 |
| ·网络传输协议的选择 | 第26-28页 |
| ·无线网络控制的技术要求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4 无线监控系统整体方案的确定 | 第29-37页 |
| ·自动导航车远程监控系统分析 | 第29-30页 |
| ·远程控制系统基本模型 | 第29-30页 |
| ·移动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 | 第30页 |
| ·通讯网络设备选择 | 第30-31页 |
| ·无线AP | 第30-31页 |
| ·无线网桥 | 第31页 |
| ·自动导航车远程监控系统的建立 | 第31-32页 |
| ·WLAN相关元件 | 第32-34页 |
| ·无线网卡 | 第32-33页 |
| ·无线网桥 | 第33-34页 |
| ·无线监控系统网络测试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5 自动导航车无线监控软件开发 | 第37-56页 |
| ·PMAC的二次开发 | 第37-40页 |
| ·PEWIN32介绍 | 第37-38页 |
| ·PComm32Pro介绍 | 第38-39页 |
| ·PMAC二次开发流程 | 第39-40页 |
| ·软件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化结构设计 | 第40-42页 |
| ·主框架的开发 | 第42-45页 |
| ·PMAC的通讯模块和PMAC的初始化 | 第45-47页 |
| ·PMAC的参数设置 | 第47-48页 |
| ·程序编辑模块 | 第48-50页 |
| ·手动控制 | 第50-51页 |
| ·实时数据显示模块 | 第51-53页 |
| ·在线命令模块 | 第53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自动导航车无线监控实验 | 第56-62页 |
| ·实验目标和实验任务 | 第56页 |
| ·实验过程 | 第56-61页 |
|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 第56页 |
| ·实验过程 | 第56-61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