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9-24页 |
(一) 信息素养 | 第19-20页 |
(二) 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 第20-21页 |
(三) 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 | 第21-2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第24页 |
(二) 终身教育观 | 第24-25页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高中生信息素养现状与影响原因分析 | 第27-37页 |
一、高中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 第27-33页 |
(一) 信息意识方面 | 第27-29页 |
(二) 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方面 | 第29-32页 |
(三) 信息伦理道德方面 | 第32-33页 |
二、高中生信息素养影响原因分析 | 第33-37页 |
(一) 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不良 | 第33-34页 |
(二) 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不完善 | 第34-35页 |
(三) 信息道德教育力度欠缺 | 第35页 |
(四) 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不合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教学设计 | 第37-57页 |
一、学习氛围设计 | 第37-40页 |
(一)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第37页 |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37-40页 |
二、教学方法设计 | 第40-51页 |
(一)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实例 | 第40-43页 |
(二)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例 | 第43-46页 |
(三) 范例教学法教学模式实例 | 第46-49页 |
(四)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实例 | 第49-51页 |
三、道德培养设计 | 第51-53页 |
(一) 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 | 第51页 |
(二)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 第51页 |
(三)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 第51-52页 |
(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第52-53页 |
四、评价体系设计 | 第53-57页 |
(一) 评价原则 | 第53-54页 |
(二) 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 第54-56页 |
(三) 注意问题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 | 第57-64页 |
一、教学实施 | 第57-60页 |
(一) 实验对象 | 第57页 |
(二) 实验变量 | 第57页 |
(三) 实验过程 | 第57-60页 |
二、效果分析 | 第60-64页 |
(一)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60-61页 |
(二)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 第61-62页 |
(三) 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一、结论 | 第64页 |
二、展望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2页 |
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