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基本理论界定 | 第14-21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及其滥用的概念 | 第14-16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 第14-15页 |
·滥用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 第15-16页 |
·与其它种类自由裁量权的区别与联系 | 第16-18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与其它自由裁量权的联系 | 第16-17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与其它自由裁量权的区别 | 第17-18页 |
·我国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运行的特点 | 第18-19页 |
·执行主体的党政一体性 | 第18页 |
·监察决定的不可诉性 | 第18-19页 |
·监察权力的专属性 | 第19页 |
·我国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 | 第19-21页 |
·程序性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 | 第19-20页 |
·实体性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 | 第20页 |
·事实上存在的自由裁量权 | 第20-21页 |
第3章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制度建设、滥用案例及原因 | 第21-29页 |
·控制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制度建设 | 第21-24页 |
·通过立法缩小自由裁量权范围 | 第21-22页 |
·通过内部程序约束自由裁量权 | 第22-23页 |
·通过内部检查监督自由裁量权 | 第23-24页 |
·通过上级约束监督自由裁量权 | 第24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滥用案例及危害 | 第24-26页 |
·滥用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的案例 | 第24-26页 |
·滥用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的危害 | 第26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原因 | 第26-29页 |
·控制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6-27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授权过度与控权乏力 | 第27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运行过程透明度不高 | 第27页 |
·行政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 第27-29页 |
第4章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借鉴 | 第29-35页 |
·中国古代监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借鉴 | 第29-32页 |
·中国古代监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回顾 | 第29-32页 |
·中国古代监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借鉴 | 第32页 |
·国外及香港地区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借鉴 | 第32-35页 |
·议会弹劾制度 | 第33页 |
·个案监督制度 | 第33页 |
·多重制约制度 | 第33-34页 |
·国外及香港地区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控权借鉴 | 第34-35页 |
第5章 我国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制度的完善 | 第35-43页 |
·加强行政监察立法工作 | 第35页 |
·缩小自由裁量范围 | 第35页 |
·立法应当更加严谨 | 第35页 |
·加强法律法规解释 | 第35页 |
·建立行政监察责任制 | 第35-37页 |
·建立行政监察责任制的目的 | 第36页 |
·明确责任追究的形式和标准 | 第36页 |
·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和程序 | 第36-37页 |
·建立人大监督同级行政监察机关制度 | 第37-38页 |
·人大监督同级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律依据 | 第37页 |
·人大监督同级行政监察机关的现实必要 | 第37页 |
·人大监督同级行政监察机关的工作方式 | 第37-38页 |
·建立行政监察媒体监督和群众参与制度 | 第38-39页 |
·加强新闻媒体监督 | 第38页 |
·建立民众参与制度 | 第38-39页 |
·建立投诉答复制度 | 第39页 |
·建立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司法审查制度 | 第39-41页 |
·行政监察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 第40页 |
·行政监察自由裁量权司法控制的标准 | 第40-41页 |
·建立行政监察工作人员准入、淘汰和保障制度 | 第41-43页 |
·建立行政监察工作人员准入制度 | 第41页 |
·建立行政监察工作人员保障制度 | 第41页 |
·建立行政监察工作人员淘汰制度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附录B 图表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