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页 |
·文献综述 | 第6-9页 |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 第9-10页 |
第2章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立法背景及内容研究 | 第10-18页 |
·立法背景 | 第10-12页 |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内容解读 | 第12-15页 |
·公约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公约的运行机制 | 第14-15页 |
·成果及评价 | 第15-18页 |
第3章 各国实施《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之比较研究 | 第18-31页 |
·美国的规定与实践 | 第18-21页 |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国内适用之基本规定 | 第18页 |
·反就业歧视国内立法与实践 | 第18-21页 |
·英国的规定与实践 | 第21-26页 |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国内适用之基本规定 | 第21-22页 |
·反就业歧视国内立法与实践 | 第22-26页 |
·日本的规定与实践 | 第26-29页 |
·《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国内适用之基本规定 | 第26页 |
·反就业歧视国内立法与实践 | 第26-29页 |
·各国规定与实践之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各国规定与实践之比较 | 第29-30页 |
·可借鉴之经验 | 第30-31页 |
第4章 我国实施《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相关实践 | 第31-36页 |
·公约在我国适用之基本规定 | 第31-33页 |
·纳入方式 | 第31-32页 |
·纳入与转化相结合 | 第32页 |
·转化方式 | 第32-33页 |
·公约在我国的实践现状 | 第33-36页 |
·公约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及缺陷 | 第33-34页 |
·我国反就业歧视国内立法之不足 | 第34-36页 |
第5章 以《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为基准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 | 第36-42页 |
·实体法层面 | 第36-39页 |
·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 | 第36-37页 |
·明确就业歧视的定义 | 第37页 |
·增加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 | 第37-38页 |
·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 | 第38页 |
·明确认定就业歧视的构成要件 | 第38-39页 |
·明确规定歧视者的法律责任 | 第39页 |
·规定举证责任与法律救济 | 第39页 |
·程序法层面 | 第39-42页 |
·建立专门反就业歧视机构 | 第39-40页 |
·完善被歧视者权利司法救济程序制度 | 第40页 |
·完善对立法结果的监督制度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