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驾驶、航海学论文--船舶操纵技术论文

人船系统平稳状态的失效机理及控制模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立题的意义与背景第12-15页
     ·航运发展的要求第12-13页
     ·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严峻第13-14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5-21页
     ·人因子系统的研究第16-18页
     ·船舶子系统的研究第18-19页
     ·人船协调控制的研究第19-20页
     ·目前的研究不足第20-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第21-24页
     ·研究目标第2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2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船舶操纵失效致因源的关联分析第24-35页
   ·船舶安全事故统计分析第24-26页
     ·海上交通事故基本概念第24-25页
     ·海上交通事故的数据统计第25-26页
   ·海上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第26-29页
   ·船舶操纵与海上交通事故的关联度分析第29-35页
     ·船舶操作人员行为模式第30-31页
     ·避碰致因源的辨识第31-33页
     ·船舶操纵的人因失效原因相关度第33-35页
第3章 船舶操纵人因失效机理研究第35-61页
   ·人因失误的根原因追溯第35-44页
     ·船舶操纵人机系统第35-36页
     ·船舶避碰人为失误分类第36页
     ·船舶操纵失效的根原因第36-44页
   ·人行为失效的击穿模型第44-48页
     ·人的行为原理第44-45页
     ·船舶驾驶行为的复杂生理过程第45-46页
     ·行为过程的神经元化模型第46-48页
   ·船员行为可靠度的计算模型第48-52页
     ·基于 S-O-R的可靠性串联计算模型第48-49页
     ·感知应力与强度干涉模型第49-52页
   ·船员适航度的计算与对策研究第52-60页
     ·船员适航度的概念及计算第52-53页
     ·船员适航度的预防维护与更新模式第53-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人船系统平稳状态的协调控制第61-84页
   ·船舶操纵人机系统功能分配的合理性研究第61-68页
     ·人机系统的功能比较第61-62页
     ·船舶人机功能分配模型第62-67页
     ·实例分析第67-68页
   ·人船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模式第68-71页
     ·人船协调控制模式的分类与分析第69-71页
     ·控制模式中的可靠度计算模型第71页
   ·人船系统平稳状态的控制特性研究第71-83页
     ·人行为输出的数学模型及仿真第72-76页
     ·船舶操纵系统数学模型及仿真第76-78页
     ·人船系统数学模型及仿真第78-80页
     ·基于状态空间的船舶操纵者行为最优控制模型与仿真第80-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船舶人机系统故障分析与控制研究第84-107页
   ·人船系统的故障状态分析第84-90页
     ·船舶设备事故分析第84-86页
     ·人船系统故障状态转移概率分布第86-88页
     ·验证分析第88-90页
   ·船舶人机系统故障的控制模式第90-106页
     ·提高轮机人员的设备维修品质第90-92页
     ·确定合理的设备备用及维修策略依据第92-96页
     ·船舶设备的备用投资策略研究第96-101页
     ·船舶设备维修策略模型及仿真第101-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6章 船舶安全评估与管理信息系统第107-134页
   ·船舶操纵安全性仿真第107-113页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第107-109页
     ·复杂环境下的船舶横摇性仿真第109-113页
   ·基于信息熵的船舶安全评估模型第113-118页
     ·船舶航行的信息过程第113-114页
     ·船舶安全熵的定义及求解第114-115页
     ·船舶安全熵的应用第115-118页
   ·船舶安全评估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18-133页
     ·信息系统分析第118-128页
     ·信息系统设计第128-132页
     ·系统实施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4页
结论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护盾TBM开挖深埋隧洞围岩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