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政策性研究 | 第10页 |
| ·描述性研究 | 第10-11页 |
| ·实践性研究 | 第11页 |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 第2章 现行我国人才立法的总体概况 | 第13-36页 |
| ·我国人才立法的发展进程 | 第13-20页 |
| ·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人才立法起步阶段 | 第13页 |
| ·1978 年至1992 年,为人才立法的恢复阶段 | 第13-14页 |
| ·1992 年至2003 年,为人才立法的初创阶段 | 第14-16页 |
| ·2003 年至今,为人才立法的发展阶段 | 第16-20页 |
| ·目前我国人才立法的基本结构 | 第20-34页 |
| ·党政人才政策法规 | 第22-25页 |
|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 | 第25-28页 |
| ·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法规 | 第28-34页 |
| ·其他特殊人才政策法规 | 第34页 |
| ·目前我国人才立法的基本特点 | 第34-36页 |
| ·在指导思想上,始终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 | 第34-35页 |
| ·在立法主体上,主要由党和政府共同制定 | 第35页 |
| ·在立法形式上,综合性法律和单行法相结合 | 第35页 |
| ·在立法层次上,中央人才立法和地方人才立法并行 | 第35-36页 |
| 第3章 现阶段我国人才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4页 |
| ·人才立法的责任不清晰 | 第36-37页 |
| ·人才立法的程序不规范 | 第37-41页 |
| ·人才立法的层次不高 | 第41页 |
| ·人才立法的时效性不强 | 第41-42页 |
| ·人才立法的质量不高 | 第42-44页 |
| 第4章 国外人才立法的趋势 | 第44-52页 |
| ·国外人才立法的主要特点 | 第44-45页 |
| ·从人才立法理念上分析 | 第44页 |
| ·从人才法律法规体系上分析 | 第44-45页 |
| ·从人才法律法规体系施行中分析 | 第45页 |
| ·美国、日本、俄罗斯在人才立法上的主要启示 | 第45-52页 |
| ·美国依靠人才立法为招揽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提供了保证 | 第46-47页 |
| ·俄罗斯依靠人才立法在防止人才流失上值得借鉴 | 第47-48页 |
| ·日本依靠人才立法在人才教育培养上值得借鉴 | 第48-52页 |
| 第5章 我国人才立法的目标任务 | 第52-60页 |
| ·现阶段我国人才立法的目标任务 | 第52-54页 |
| ·人才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52页 |
| ·人才立法的主要目标 | 第52-54页 |
| ·人才立法的主要任务 | 第54页 |
| ·人才立法的基本架构 | 第54页 |
| ·建立健全我国人才法律法规体系 | 第54-60页 |
| ·完善人才教育和培养配套法律法规 | 第55-56页 |
| ·推进人才引进和人才安全立法工作 | 第56-57页 |
| ·规范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立法急需推进 | 第57-59页 |
| ·加强人才激励和保障的立法 | 第59-60页 |
| 第6章 加快推进《人才法》的立法进程 | 第60-68页 |
| ·现阶段制定《人才法》的意义 | 第60-61页 |
| ·《人才法》的基本原则 | 第61-63页 |
| ·《人才法》基本框架和内容 | 第63-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