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1 绪论 | 第16-40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16-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国外产业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国内产业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本文研究方法、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论文结构 | 第24-25页 |
·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 第25-38页 |
·产业概念 | 第25页 |
·产业边界概念 | 第25-26页 |
·产业融合的概念 | 第26-29页 |
·产业融合的类型 | 第29-34页 |
·产业融合的特征 | 第34-38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主要贡献 | 第38-40页 |
2 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40-62页 |
·分工理论 | 第40-48页 |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 第41-42页 |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 | 第42-44页 |
·马歇尔的分工理论 | 第44-46页 |
·阿伦·杨格的分工理论 | 第46-47页 |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 第47-48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48-55页 |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产业区理论 | 第48-50页 |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50-51页 |
·以韦伯等为代表的集聚经济理论 | 第51-52页 |
·以佩卢为代表的增长极理论 | 第52-53页 |
·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53-55页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55-62页 |
·哈佛学派 | 第56-58页 |
·芝加哥学派 | 第58-59页 |
·新产业组织学派 | 第59-62页 |
3 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 | 第62-80页 |
·产业融合的演进过程 | 第62-63页 |
·产业融合的演进方式 | 第63-66页 |
·产业融合的动因 | 第66-73页 |
·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 第67-68页 |
·技术的创新 | 第68-70页 |
·企业内部因素 | 第70-72页 |
·市场需求的扩大 | 第72页 |
·跨国公司的发展 | 第72-73页 |
·政府管制的放松 | 第73页 |
·产业融合的效应 | 第73-80页 |
4 产业融合与资产通用性 | 第80-86页 |
·资产通用性 | 第80-84页 |
·资产的分类 | 第80页 |
·资产专用性 | 第80-82页 |
·资产通用性 | 第82-84页 |
·资产通用性促进了产业融合 | 第84-85页 |
·产业融合加强了资产通用性 | 第85-86页 |
5 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 第86-98页 |
·产业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第86-92页 |
·市场结构类型 | 第86-88页 |
·产业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第88-92页 |
·产业融合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 第92-95页 |
·产业融合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 第92-93页 |
·产业融合对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 第93-95页 |
·产业融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95-98页 |
·市场绩效的衡量 | 第95-96页 |
·产业融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 第96-98页 |
6 产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 第98-130页 |
·金融产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 第98-122页 |
·金融产业融合趋势 | 第98-100页 |
·金融产业融合的类型 | 第100-109页 |
·我国金融产业融合的动因 | 第109-112页 |
·我国金融产业融合的模式 | 第112-117页 |
·金融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 第117-122页 |
·信息产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 第122-130页 |
·信息产业融合趋势 | 第122-123页 |
·"三网融合"的表现形式 | 第123-125页 |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 | 第125-126页 |
·"三网融合"对产业组织的影响 | 第126-130页 |
7 产业融合中政府及企业的角色 | 第130-146页 |
·产业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0-132页 |
·对产业融合的认知问题 | 第130-131页 |
·产业融合中的宏观环境问题 | 第131页 |
·产业融合中的技术基础问题 | 第131-132页 |
·政府在产业融合中的角色 | 第132-136页 |
·政府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政府促进产业融合的对策 | 第134-136页 |
·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角色 | 第136-146页 |
·产业融合中企业面临的挑战 | 第136-138页 |
·产业融合中企业采取的对策 | 第138-146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46-148页 |
·全文总结 | 第146-147页 |
·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与展望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6页 |
作者简历 | 第156-1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