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 | 第12-13页 |
·论文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架构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18-39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 | 第18-28页 |
·网络社会的生态学属性 | 第18-21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界定 | 第21-23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的结构 | 第23-28页 |
·协调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28-32页 |
·协调的概念 | 第28-30页 |
·协同理论 | 第30-31页 |
·协调发展理论 | 第31-32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理论框架 | 第32-39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界定 | 第32-34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内容 | 第34-36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实现过程 | 第36-39页 |
3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的协调发展 | 第39-52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容 | 第39-41页 |
·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 | 第41-46页 |
·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第43-45页 |
·协调发展常见测度模型 | 第45-46页 |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 | 第46-52页 |
·测度模型选择的依据的原则 | 第46-48页 |
·灰色系统协调度模型 | 第48-50页 |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 第50-52页 |
4 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型应用 | 第52-65页 |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 第52-54页 |
·网民子系统 | 第52页 |
·网络基础资源子系统 | 第52-53页 |
·网络社会环境子系统 | 第53-54页 |
·模型应用 | 第54-63页 |
·确定各子系统主成分权重 | 第54-57页 |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测度 | 第57-59页 |
·中国网络社会生态系统中网民与网络环境协调发展预测 | 第59-63页 |
·模型应用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A | 第70-74页 |
索引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