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图目录 | 第15-16页 |
表目录 | 第16-18页 |
1 导论 | 第18-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2页 |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来源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文章结构 | 第28-30页 |
·可能的研究创新 | 第30页 |
·概念解释 | 第30-3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2-50页 |
·国外研究 | 第32-43页 |
·教育财政公平的度量方法研究 | 第32-34页 |
·教育财政公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34-38页 |
·区域性教育财政公平研究 | 第38-41页 |
·国际组织实践研究 | 第41-43页 |
·国内研究 | 第43-47页 |
·教育财政公平状况度量研究 | 第43-46页 |
·教育财政公平综合性研究 | 第46-47页 |
·国内外文献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47-50页 |
3 教育财政公平分析内容和框架 | 第50-66页 |
·引言 | 第50页 |
·我国教育财政制度变迁 | 第50-51页 |
·研究对象分析 | 第51-55页 |
·学生资助政策 | 第51-52页 |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52-53页 |
·城乡二元结构 | 第53-54页 |
·省内财政管理体制 | 第54-55页 |
·省域内教育财政公平研究框架分析 | 第55-61页 |
·研究对象分析 | 第56-57页 |
·研究内容分析 | 第57页 |
·公平原则分析 | 第57-58页 |
·度量方法分析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6页 |
·指标解释 | 第61-62页 |
·Gini系数和Theil系数计算公式 | 第62-66页 |
4 教育资助与义务教育财政公平 | 第66-76页 |
·引言 | 第66页 |
·模型构建 | 第66-68页 |
·资助政策考察 | 第68-69页 |
·实证结果 | 第69-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5 县域经济与义务教育财政公平 | 第76-98页 |
·引言 | 第76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76-78页 |
·经济水平、财政能力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回归分析 | 第78-84页 |
·比较分析 | 第84-95页 |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比较分析 | 第84-87页 |
·典型县市案例分析 | 第87-95页 |
·结论 | 第95-98页 |
6 城乡差异与义务教育财政公平 | 第98-108页 |
·引言 | 第98页 |
·农村与城镇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 | 第98-105页 |
·城镇与农村Theil分析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7 管理体制与义务教育财政公平 | 第108-120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财政经费配置差异分析 | 第109-110页 |
·县际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贡献度分析 | 第110-112页 |
·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对教育财政公平的影响分析 | 第112-118页 |
·转移支付制度背景 | 第112-114页 |
·数据描述 | 第114-115页 |
·数据分析 | 第115-118页 |
·结论 | 第118-120页 |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 第120-124页 |
·研究结论 | 第120-121页 |
·政策启示 | 第121-124页 |
·构建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证教育经费有效投入 | 第121-122页 |
·加强择校行为管理,规范"以钱、以权"择校行为 | 第122页 |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和监管体制,加强督导问责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6页 |
附录: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 | 第136-13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