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目次第15-19页
插图第19-20页
表格第20-21页
1 导论第21-29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21-22页
   ·研究的方法和数据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数据第23-24页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第24-27页
   ·研究的创新与价值第27-29页
2 劳动收入份额的理论和实证进展第29-63页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问题第29-30页
   ·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方法第30-34页
     ·个体经济中劳动和资本的分配第31-32页
     ·就业人数对劳动者报酬的修正第32-33页
     ·原始劳动与人力资本区分方法第33-34页
   ·封闭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理论第34-45页
     ·早期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理论研究第34-39页
     ·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产出比关系第39-40页
     ·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第40-42页
     ·不完全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第42-43页
     ·劳动异质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第43-45页
   ·经济全球化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理论第45-49页
     ·新古典贸易模型中的劳动收入份额第46页
     ·中间产品贸易模型与劳动收入份额第46-48页
     ·外商直接投资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第48-49页
   ·经济转型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理论第49-50页
     ·后现代化下的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第49-50页
     ·二元经济下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第50页
   ·劳动收入份额决定的实证分析第50-59页
     ·劳动收入份额稳定性之争第51-52页
     ·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构因素第52-54页
     ·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第54-59页
   ·现有研究的启示和改进方向第59-63页
3 中国经济非均衡增长与要素分配失衡第63-89页
   ·中国要素分配状况及其国际比较第63-70页
     ·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修正第63-67页
     ·不同数据来源的比较分析第67-70页
   ·劳动要素的再划分: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第70-75页
     ·原始劳动在总劳动中的分配比例第70-73页
     ·原始劳动占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第73-75页
   ·非均衡路径下的分配格局:MRW框架及扩展第75-79页
     ·经典的MRW增长模型第75-76页
     ·扩展的MRW增长模型第76-77页
     ·扩展MRW模型的应用第77-79页
   ·本章小结及政策含义第79-89页
4 库兹涅茨事实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的实证研究第89-109页
   ·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及其初步解释第89-94页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地区差异第89-92页
     ·劳动收入份额地区差异的解释第92-94页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经济因素分解第94-97页
     ·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公式第94-95页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第95-97页
   ·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因素及影响机理第97-107页
     ·计量模型的构建第97-99页
     ·变量及理论假说第99-102页
     ·实证结果和分析第102-107页
   ·本章小结和政策含义第107-109页
5 贸易模式转变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证研究第109-127页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差异及分解第109-114页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差异第109-110页
     ·工业劳动收入份额的行业分解第110-112页
     ·投入产出表数据的稳健性检验第112-114页
   ·实证模型和数据说明第114-116页
     ·成本函数超对数模型第114-115页
     ·解释变量及数据说明第115-116页
   ·实证结果及讨论第116-120页
     ·实证的结果第116-118页
     ·稳健性检验第118页
     ·实证结果讨论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和政策含义第120-127页
6 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第127-145页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要素分配理论第127-131页
     ·现有要素分配理论及其主要缺陷第127-128页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要素分配模型第128-130页
     ·要素分配模型的所有制类型扩展第130-131页
   ·数据说明和统计事实第131-134页
     ·数据说明第131-132页
     ·统计事实第132-134页
   ·计量模型、变量与方法第134-137页
     ·计量模型及变量第134-135页
     ·变量的符号预期第135-136页
     ·计量方法的选择第136-137页
   ·实证检验与结果讨论第137-141页
     ·实证方法及检验第137-138页
     ·实证结果及讨论第138-140页
     ·出口负效应说明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与政策含义第141-145页
7 结论第145-151页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45-147页
   ·研究的政策启示第147-148页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67-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机制中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