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川西坳陷DY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发育带综合预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16页
   ·选题依据第11页
   ·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困难第11-12页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2-13页
   ·技术难点及创新点第13-14页
   ·完成的工作量第14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14-16页
第2章 地质概况第16-25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6-17页
   ·局部构造特征第17-20页
   ·储层地质特征第20-25页
第3章 单井裂缝描述第25-44页
   ·裂缝的类型划分第25-29页
     ·构造裂缝成因特征第26-27页
     ·非构造裂缝成因特征第27-29页
   ·井旁无效裂缝特征的识别第29-31页
   ·井旁有效裂缝分析第31-44页
     ·有效裂缝识别第31-34页
     ·有效裂缝产状分析第34-37页
     ·有效裂缝发育程度分析第37-40页
     ·有效裂缝发育程度与产能的关系第40-44页
第4章 砂体空间展布特征描述第44-62页
   ·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第44-54页
     ·常规测井处理解释第44-52页
     ·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第52-54页
   ·地震反演方法的选取第54-59页
   ·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第59-62页
第5章 地震裂缝预测第62-70页
   ·基于地震曲率与倾角属性的裂缝预测第62-63页
   ·地震叠前P 波方位各向异性分析预测裂缝第63-66页
   ·地史成因裂缝预测第66-67页
   ·裂缝综合预测评价第67-70页
第6章 油气有利区带预测第70-82页
   ·基于“暗点”模式的有效储层预测第70-71页
   ·基于地震波吸收属性的含气性预测第71-75页
     ·基于子波重构技术的含气性检测第71-73页
     ·多尺度吸收属性含气性预测第73-75页
   ·基于聚类分析技术的含气性检测第75-77页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含气预测第77-79页
   ·油气富集区综合预测第79-82页
结论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子洲地区洲3井—榆80井井区山23段储层特征与气水分布关系
下一篇:子洲地区山西组2段气藏储集层流体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