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子洲地区山西组2段气藏储集层流体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15页
   ·论文选题第10页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第12-13页
   ·完成工作量第13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3-15页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5-19页
   ·地理位置第15页
   ·区域构造单元划分第15-16页
   ·气田开发简况第16-18页
   ·气藏及气层特征简述第18-19页
第3章 子洲气田山2段地层水化学特征第19-34页
   ·产水类型划分第19-20页
   ·地层水的化学特征分析第20-23页
   ·压裂残留液化学特征分析第23页
   ·凝析水化学特征分析第23-26页
   ·子洲气田山2段水化学特征系数分析第26-31页
     ·水化学特征系数分析第26-29页
     ·水化学特征对比分析第29-31页
   ·山2段地层水化学指标第31-32页
   ·水类特征总结第32-34页
第4章 储层测井参数评价第34-48页
   ·测井参数的预处理第34-35页
   ·物性参数的计算第35-38页
   ·测井模型解释小结第38-39页
   ·储层岩性确定第39-47页
     ·山2段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第39-41页
     ·物性、岩性与电性关系第41-45页
     ·物性与含气性关系第45-47页
   ·物性下限第47-48页
第5章 子洲气田山2段气水层识别及特征第48-70页
   ·子洲气田山2段气水层识别第48-49页
     ·气水识别思路图第48页
     ·产层的分类原则第48-49页
   ·典型井储层的测井特征第49-52页
   ·气水层测井综合识别第52-69页
     ·交汇图法第52-56页
     ·曲线重叠法第56-59页
     ·弹性模量差比法第59页
     ·地层水孔隙度法第59-61页
     ·流体声阻抗法第61-65页
     ·多元判别分析第65-67页
     ·支持向量机法第67-69页
   ·气水识别方法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子洲山2气藏气水分布规律研究第70-83页
   ·气藏中气水分布的动力学机理分析第70-71页
     ·重力作用第70页
     ·毛管力作用第70-71页
     ·水动力作用第71页
   ·单井气水关系模式第71-74页
     ·上气下水型第72页
     ·气水同层第72页
     ·纯水层第72-74页
   ·气水空间分布模式第74-81页
   ·水区分类与预测第81页
   ·气水分布模式总结第81-83页
第7章 子洲山2气藏生产井动态特征分析第83-104页
   ·生产概况第83页
   ·气井生产凝析水气比第83页
   ·生产井动态分析第83-90页
   ·产水井出水机理研究第90-94页
   ·产水对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94-96页
   ·合理油管直径第96-99页
   ·合理生产压差和合理产量第99-104页
     ·边水气藏模型第99-101页
     ·底水气藏模型第101-103页
     ·确定气水同采工艺合理时机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西坳陷DY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裂缝发育带综合预测
下一篇:留416断块沙三上段低渗透油藏储层建模与非均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