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1-39页 |
第一章 细菌和真菌的效应分子研究进展 | 第12-39页 |
1 植物免疫系统 | 第12-18页 |
·Ⅲ型分泌系统 | 第12-13页 |
·效应分子 | 第13页 |
·植物免疫系统的两道防线 | 第13-14页 |
·植物先天免疫 | 第14-15页 |
·基础抗性 | 第15页 |
·PTI | 第15-16页 |
·成功的病原物可以抑制PTI | 第16-17页 |
·ETI | 第1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7-18页 |
2 细菌效应分子的靶标 | 第18-26页 |
·BAK1 | 第19页 |
·AtRin4 | 第19-21页 |
·AtRAR1 | 第21页 |
·PiAvrPto和Pto | 第21-23页 |
·AtMin7 | 第23页 |
·HopAI1 | 第23-24页 |
·SGT1 | 第24-2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25-26页 |
3 真菌和卵菌效应分子靶标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致病疫霉 | 第26-27页 |
·番茄叶霉菌 | 第27-28页 |
·Toll样受体 | 第2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28-29页 |
4 总结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9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39-79页 |
第一章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结合蛋白的筛选 | 第40-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50页 |
·试剂及培养基 | 第41-42页 |
·疫霉效应分子基因的确定及扩增 | 第42-43页 |
·候选靶标基因的确定及扩增 | 第43页 |
·酵母菌株与培养条件 | 第43-44页 |
·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 | 第44页 |
·Bait、Prey蛋白毒性与自激活活性的检测 | 第44-45页 |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45-48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48页 |
·转化子验证及报告基因的检测 | 第48-50页 |
·PsAvr1b-1和SGT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候选互作基因的克隆和双杂交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Bait、Prey蛋白无毒性无自激活活性 | 第51-52页 |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52页 |
·AtSGT1b可能与PsAvr1b-sp直接互作 | 第52-54页 |
·GmSGT和NbSGT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4-56页 |
·PsAvr1b-1和SGT1的转录分析 | 第56-57页 |
·GmSGT01、GmSGT03与PsAvr1b-sp互作的验证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第二章 鉴定与本氏烟NBMKKl互作的蛋白 | 第64-7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供试菌株和烟草及培养条件 | 第65页 |
·大豆疫霉菌丝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烟草叶片cDNA的合成 | 第65-66页 |
·候选互作基因克隆 | 第66页 |
·NbMKK1过量表达对烟草细胞的影响 | 第66-68页 |
·大豆疫霉效应分子抑制NbMKK1引起的烟草细胞死亡的分析方法 | 第68页 |
·酵母菌株与培养条件 | 第68页 |
·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 | 第68-69页 |
·Bait、Prey蛋白毒性与自激活活性的检测 | 第69页 |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69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69页 |
·转化子验证及报告基因的检测 | 第69-7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候选互作基因的克隆和双杂交载体的构建 | 第70页 |
·NbMKK1过量表达引起烟草细胞死亡 | 第70-71页 |
·RXLR类效应分子抑制NbMKK1诱导的HR反应 | 第71-73页 |
·Bait、Prey蛋白无毒性无自激活活性 | 第73页 |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73页 |
·PsAvh94-sp可能与NbMKK1直接互作 | 第73-75页 |
3 讨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附录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