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跨文化意识的内涵 | 第11-12页 |
·跨文化意识的维度 | 第12-13页 |
·跨文化意识的实施途径 | 第13-15页 |
·教师跨文化意识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概念阐释 | 第18-21页 |
·文化 | 第18-19页 |
·意识 | 第19-20页 |
·跨文化意识 | 第20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 | 第20-21页 |
2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方案设计 | 第21-36页 |
·研究假设 | 第21-29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维度 | 第21-22页 |
·访谈提纲和发展模型制定的理论依据及思路 | 第22-25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发展阶段 | 第25-29页 |
·研究过程 | 第29-36页 |
·研究对象选取的理论依据 | 第29页 |
·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的应用 | 第30-31页 |
·资料的收集过程 | 第31-32页 |
·资料的分析过程 | 第32-35页 |
·资料的成文 | 第35-36页 |
3 背景:英语教师的社会文化背景 | 第36-43页 |
·教育背景 | 第36-37页 |
·X老师的教育背景 | 第36-37页 |
·Y老师的教育背景 | 第37页 |
·家庭背景 | 第37-38页 |
·X老师的家庭背景 | 第37-38页 |
·Y老师的家庭背景 | 第38页 |
·教学经历 | 第38-41页 |
·X老师的教学经历 | 第38-39页 |
·Y老师的教学经历 | 第39-41页 |
·对跨文化意识的初步认识 | 第41-43页 |
·X老师对跨文化意识的初步认识 | 第41页 |
·Y老师对跨文化意识的初步认识 | 第41-42页 |
·对生活中与跨文化意识相关的文化现象的认识 | 第42-43页 |
4 发现:与英语教师在一起 | 第43-65页 |
·文化接受阶段——众里寻他初相识 | 第43-46页 |
·文化接受阶段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表现 | 第43-45页 |
·文化接受阶段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总结与评价 | 第45-46页 |
·文化适应阶段——蓦然回首认差异 | 第46-63页 |
·混沌——英语课堂的真实呈现 | 第46-57页 |
·清晰——与两位英语教师的面对面交谈 | 第57-60页 |
·印证——学生、同事、领导的态度、行动和技巧 | 第60-63页 |
·文化适应阶段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综合分析 | 第63页 |
·文化内化阶段——灯火阑珊知深处 | 第63-65页 |
5 解释:影响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的因素 | 第65-73页 |
·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综合分析 | 第65-67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影响因素的提炼和分析 | 第67-71页 |
·环境因素 | 第67-69页 |
·人的因素 | 第69-71页 |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第71-73页 |
6 建构: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模型 | 第73-80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影响因素模型 | 第73-76页 |
·模型综述 | 第73-74页 |
·模型分解 | 第74-76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阶段模型 | 第76-78页 |
·模型综述 | 第76-77页 |
·模型分解 | 第77-78页 |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模型的实用性分析 | 第78-80页 |
·影响因素模型实用性分析 | 第78页 |
·发展模型实用性分析 | 第78-79页 |
·模型的缺陷和不足 | 第79-80页 |
7 研究反思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附录 | 第88-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