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大坝状态监测与预警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大坝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大坝安全监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大坝状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大坝预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页 |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监测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0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大坝动态响应的统计模型研究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混凝土大坝变形监测统计模型 | 第22-25页 |
·水位对大坝变形的影响 | 第22-23页 |
·温度对大坝变形的影响 | 第23-24页 |
·时效变化对大坝变形的影响 | 第24-25页 |
·土坝渗流监测统计模型 | 第25-27页 |
·浸润线监测统计模型 | 第25-27页 |
·渗流量监测统计模型 | 第27页 |
·大坝安全监测统计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27-31页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27-30页 |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大坝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与实时路由算法研究 | 第32-47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大坝监测网络的结构研究 | 第33-35页 |
·研究的原则与思路 | 第33-34页 |
·大坝监测网络的基本结构 | 第34-35页 |
·大坝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研究 | 第35-39页 |
·传感器节点的感知模型 | 第35-36页 |
·节点部署的评价 | 第36-37页 |
·网络中继节点的部署策略 | 第37-39页 |
·大坝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 第39-45页 |
·相关工作 | 第39-40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 第40-41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坝监测网络路由算法 | 第41-44页 |
·仿真分析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大坝状态层次化综合预警研究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页 |
·大坝预警信息模糊化 | 第47-49页 |
·模糊集与模糊系统 | 第48页 |
·大坝影响因子模糊集的构建 | 第48-49页 |
·水-坝响应信息的模糊预警研究 | 第49-51页 |
·短期蓄水预警模型 | 第49-50页 |
·模糊关系与模糊变化 | 第50页 |
·信息离散化 | 第50-51页 |
·属性约减和权重确定 | 第51页 |
·层次化模糊综合预警 | 第51-57页 |
·层次化评估预警概述 | 第51-53页 |
·预警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大坝状态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评价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59-86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节点设备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 第60-61页 |
·振弦式传感器和微功率高频无线通信网 | 第61-68页 |
·振弦式传感器 | 第61-64页 |
·微功率无线通信网络 | 第64-68页 |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硬件研究 | 第68-85页 |
·节点数据采集单元框架 | 第68-69页 |
·数据采集电路硬件技术 | 第69-76页 |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 第76-82页 |
·中继节点技术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 第86-103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现 | 第87-90页 |
·系统总体实现技术路线 | 第87-90页 |
·主要技术指标或经济指标 | 第90页 |
·大坝状态监测系统应用 | 第90-96页 |
·系统管理实现 | 第91-92页 |
·数据分析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 | 第92-93页 |
·测值管理 | 第93-95页 |
·浸润线绘制 | 第95页 |
·系统分析 | 第95-96页 |
·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 第96-101页 |
·基本情况 | 第96-98页 |
·监测数据分析 | 第98-101页 |
·安全分析结论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全文总结 | 第103-104页 |
·展望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