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20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外部特征分析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 | 第11-16页 |
·双向转诊的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内涵 | 第22-32页 |
·构建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方式 | 第24-26页 |
·构建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主要方式 | 第25-26页 |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26-29页 |
·双向转诊的基本流程 | 第26-27页 |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结构框架 | 第27-28页 |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主客体及概念模型 | 第28-29页 |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监控内容 | 第29-32页 |
3.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模型构建 | 第32-37页 |
·结构层面的双向转诊监控体系 | 第32页 |
·数据流层面的双向转诊监控体系 | 第32-35页 |
·基于医疗机构信息资源平台的双向转诊监控体系功能模块 | 第35-37页 |
4. 双向转诊监控体系的实现路径 | 第37-46页 |
·实施病种转诊的临床路径 | 第37-41页 |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41-43页 |
·双向转诊的激励与监控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双向转诊的激励与监控模型分析 | 第42-43页 |
·采用NGO 监控 | 第43-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综述及参考文献 | 第5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件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