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仲裁第三人制度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仲裁第三人概述 | 第10-18页 |
(一) 仲裁第三人的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二) 仲裁第三人的存废之争 | 第13-16页 |
(三) 仲裁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联系与区别 | 第16-18页 |
二、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18-25页 |
(一) 国外相关立法和判例 | 第18-22页 |
1. 荷兰的规定 | 第18-19页 |
2. 比利时的规定 | 第19-20页 |
3. 法国的规定 | 第20页 |
4. 英国的规定 | 第20-21页 |
5. 美国的规定 | 第21-22页 |
(二) 国外仲裁机构关于仲裁第三人的仲裁规则 | 第22-25页 |
1.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 | 第22页 |
2. 《日内瓦商工会仲裁规则》 | 第22-23页 |
3. 《伦敦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 | 第23页 |
4.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规则》 | 第23-24页 |
5. 《日本商事仲裁协会商事仲裁规则》 | 第24-25页 |
三、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 | 第25-40页 |
(一) 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合理性 | 第25-37页 |
1. 仲裁制度的混合本质论 | 第25-30页 |
2. 仲裁的效益和公正价值 | 第30-31页 |
3.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 | 第31-34页 |
4. 仲裁中意思自治原则 | 第34-35页 |
5. 其他支持仲裁第三人制度合理存在的理论 | 第35-37页 |
(二) 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现实必要性 | 第37-40页 |
1. 仲裁第三人制度可以避免相互矛盾的裁决 | 第38页 |
2. 仲裁第三人制度能彻底解决多方争议 | 第38-39页 |
3. 仲裁第三人制度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 第39-40页 |
四、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现状及构建 | 第40-50页 |
(一) 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现状 | 第40-45页 |
(二) 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建 | 第45-50页 |
1. 加入的原则 | 第46页 |
2. 加入的方式 | 第46-48页 |
3. 仲裁庭的组成 | 第48-49页 |
4. 仲裁第三人的权利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