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2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金属二维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4-32页 |
1.2.1 金属二维催化材料的合成 | 第14-24页 |
1.2.1.1 通过晶体结构对称性破缺制备金属二维材料 | 第15-18页 |
1.2.1.2 模板法合成金属二维材料 | 第18-22页 |
1.2.1.4 维度变换法制备金属二维材料 | 第22-24页 |
1.2.2 金属二维催化材料的结构优化设计 | 第24-32页 |
1.2.2.1 金属二维材料的表面组分优化 | 第24-27页 |
1.2.2.2 金属二维材料的表面结构优化 | 第27-31页 |
1.2.2.3 金属二维材料的维度优化 | 第31-32页 |
1.3 金属二维催化材料的应用场景 | 第32-40页 |
1.3.1 金属二维催化材料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1.3.1.1 金属二维材料用于阴极氧还原反应(ORR) | 第33-35页 |
1.3.1.2 金属二维材料用于阳极有机物氧化反应 | 第35-36页 |
1.3.2 金属二维材料在其它电催化中的应用 | 第36-40页 |
1.3.2.1 金属二维材料用于电催化水分解反应 | 第36-38页 |
1.3.2.2 金属二维材料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CO_2RR)与氮还原反应(NRR) | 第38-40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40-42页 |
1.4.1 金属二维催化材料研究中的主要挑战 | 第40-41页 |
1.4.2 本论文中材料的优化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表征 | 第42-48页 |
2.1 材料制备 | 第42-44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42-44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44页 |
2.2 仪器分析与表征方法 | 第44-48页 |
第三章 多金属核壳二维纳米片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66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49-51页 |
3.2.1 Pd@ PtM(M=Ni, Rh,Ru)与Pd@Pt多金属核壳纳米片合成 | 第49-50页 |
3.2.2 Pd八面体水热生长Pt基合金壳层 | 第50-51页 |
3.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5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5页 |
3.3.1 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51-60页 |
3.3.2 材料生长机制分析 | 第60-62页 |
3.3.3 材料MOR电催化性能的评估 | 第62-65页 |
3.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Pd二维纳米结构边沿位点与分形维度的调制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66-88页 |
4.1 引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67-71页 |
4.2.1 边沿位点可调Pd二维纳米结构的合成 | 第67-68页 |
4.2.2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计算 | 第68-70页 |
4.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70-71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85页 |
4.3.1 材料的结构、化学表征 | 第71-81页 |
4.3.2 材料FAOR电催化性能的评估 | 第81-85页 |
4.4 小结 | 第85-88页 |
第五章 多金属核壳二维纳米环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88-104页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89-91页 |
5.2.1 Pd@PtM (M=Ni,Rh,Cu,Pd)多金属核壳纳米环合成 | 第89-90页 |
5.2.2 电化学测试法 | 第90-91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102页 |
5.3.1 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91-95页 |
5.3.2 材料生长机制分析 | 第95-97页 |
5.3.3 材料醇类氧化电催化性能分析 | 第97-102页 |
5.4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贵金属二维纳米片组装气凝胶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104-118页 |
6.1 引言 | 第104-105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105-107页 |
6.2.1 Pd纳米片气凝胶的制备 | 第105-106页 |
6.2.2 Rh纳米片气凝胶的制备 | 第106页 |
6.2.3 Pd、Rh基复合纳米片气凝胶的制备 | 第106-107页 |
6.2.4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107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5页 |
6.3.1 材料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107-112页 |
6.3.2 材料碱性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分析 | 第112-114页 |
6.3.3 方法延伸与展望 | 第114-115页 |
6.4 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2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8-119页 |
7.2 展望 | 第119-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46页 |
致谢 | 第146-150页 |
个人简历 | 第150-1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它研究成果 | 第151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151页 |
待发表论文 | 第151页 |
授权专利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