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翻译观的树立及翻译对《至高者》文学空间的重构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摘要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翻译的困难 | 第15-21页 |
1.1 小说结构造成的翻译困难 | 第15-17页 |
1.2 《至高者》的语言特色及翻译障碍 | 第17-19页 |
1.3 布朗肖的文学观及其对小说翻译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翻译的忠实性与译者的主体性 | 第21-25页 |
2.1 重新审视“忠实”的内涵 | 第21-22页 |
2.2 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意义 | 第22-23页 |
2.3 保留文本的意义、氛围和节奏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确定与模糊之间的平衡术 | 第25-36页 |
3.1 语言的意义 | 第25-29页 |
3.1.1 意义的选择与确定 | 第25-28页 |
3.1.2 意义的模糊处理 | 第28-29页 |
3.2 文本氛围的重构 | 第29-32页 |
3.2.1 对话的翻译 | 第29-30页 |
3.2.2 描写的翻译 | 第30-31页 |
3.2.3 特殊语体的翻译 | 第31-32页 |
3.3 语言节奏的再现 | 第32-36页 |
3.3.1 动词的翻译 | 第32-33页 |
3.3.2 并列形容词的翻译 | 第33-34页 |
3.3.3 长句的翻译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