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1 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研究 | 第10页 |
1.2.2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 第10-11页 |
1.2.3 系统工艺和传统处理技术研究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空港人工湿地价值研究 | 第13-19页 |
2.1 湿地的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2.1.1 直接利用价值 | 第13页 |
2.1.2 间接利用价值 | 第13-14页 |
2.2 空港人工湿地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2.3 空港人工湿地价值比较 | 第15-17页 |
2.3.1 设计比较 | 第15-16页 |
2.3.2 景观价值比较 | 第16页 |
2.3.3 可持续发展比较 | 第16-17页 |
2.4 空港人工湿地价值体现的设计 | 第17-19页 |
2.4.1 设计的一般原则 | 第17页 |
2.4.2 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 | 第17-19页 |
第3章 人工湿地净化方法概述 | 第19-33页 |
3.1 选择植物的原则 | 第19-20页 |
3.1.1 适地适种的原则 | 第19页 |
3.1.2 多样性的原则 | 第19页 |
3.1.3 经济性和观赏性高的原则 | 第19页 |
3.1.4 耐污能力强的原则 | 第19-20页 |
3.1.5 净化能力强的原则 | 第20页 |
3.1.6 根系发达的原则 | 第20页 |
3.2 水生植物的净化原理 | 第20-21页 |
3.3 潜流湿地的净化方法 | 第21-23页 |
3.3.1 基质 | 第21-22页 |
3.3.2 水体 | 第22页 |
3.3.3 水生植物 | 第22页 |
3.3.4 微生物 | 第22页 |
3.3.5 潜流湿地净化 | 第22-23页 |
3.4 表流湿地净化方法 | 第23-25页 |
3.4.1 表流湿地概述 | 第23-24页 |
3.4.2 开放式水面的形式 | 第24页 |
3.4.3 表流湿地优缺点 | 第24-25页 |
3.5 人工浮岛净化方法 | 第25-33页 |
3.5.1 复氧型净水生物浮岛 | 第25-27页 |
3.5.2 园艺净水生物浮岛 | 第27-30页 |
3.5.3 浮田型净水生物浮岛 | 第30-33页 |
第4章 天津人工湿地耐盐水生植物调查研究 | 第33-45页 |
4.1 植物与功能 | 第33-34页 |
4.2 人工湿地的植物功能特点 | 第34-35页 |
4.3 维护水体生态选择水生植物的多种考虑 | 第35页 |
4.4 选择水生植物的其他考虑 | 第35-39页 |
4.4.1 净化功能 | 第35页 |
4.4.2 美化景观效应 | 第35-36页 |
4.4.3 获取方式方法 | 第36-39页 |
4.5 耐盐挺水植物的分析选择 | 第39-42页 |
4.5.1 耐盐植物关键种选择 | 第39页 |
4.5.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4.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4.6 监控植物在生态人工湿地的生长 | 第42-45页 |
4.6.1 挺水植物生长监测 | 第42-43页 |
4.6.2 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管理 | 第43-45页 |
第5章 天津空港经济区人工湿地方案 | 第45-89页 |
5.1 人工湿地工艺比选 | 第45-46页 |
5.2 影响本处理工艺运行的因素分析 | 第46-47页 |
5.2.1 寒冷冬季对处理效果的不利影响及减缓措施 | 第46-47页 |
5.2.2 植被收割问题 | 第47页 |
5.2.3 潜流湿地介质堵塞问题 | 第47页 |
5.2.4 高含盐量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 第47页 |
5.3 总方案整体设计 | 第47-56页 |
5.4 潜流区设计 | 第56-65页 |
5.4.1 设计思路 | 第56-57页 |
5.4.2 水质分析 | 第57-60页 |
5.4.3 潜流湿地面积计算 | 第60-63页 |
5.4.4 设计考虑 | 第63-64页 |
5.4.5 配置植物考虑 | 第64-65页 |
5.5 表流区设计 | 第65-73页 |
5.5.1 设计思路 | 第65-70页 |
5.5.2 水生植物实际筛选 | 第70-73页 |
5.6 河道区设计 | 第73-77页 |
5.6.1 设计思路 | 第73-76页 |
5.6.2 植物配置 | 第76-77页 |
5.7 冬季污染去除物的效果 | 第77-84页 |
5.7.1 冬季项目措施 | 第77-78页 |
5.7.2 冬季监控效果研究 | 第78页 |
5.7.3 两年冬季运行效果比较 | 第78-81页 |
5.7.4 冬夏两季监测效果比较 | 第81-84页 |
5.8 潜流湿地植物样方调查结果与生物量统计 | 第84-85页 |
5.9 空港经济区人工湿地的野生植物 | 第85-89页 |
第6章 人工湿地运维问题 | 第89-97页 |
6.1 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 | 第89-92页 |
6.1.1 人工湿地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89页 |
6.1.2 受湿地植物种类的影响较大 | 第89-90页 |
6.1.3 发生各种堵塞现象 | 第90页 |
6.1.4 易受水力负荷、污染负荷的影响 | 第90页 |
6.1.5 管理上存在问题 | 第90-91页 |
6.1.6 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 | 第91-92页 |
6.2 解决措施 | 第92-97页 |
6.2.1 降低气候因素的影响 | 第92页 |
6.2.2 采用科学的湿地冬季保温方法 | 第92-93页 |
6.2.3 合理选择和搭配湿地植物 | 第93-94页 |
6.2.4 减少堵塞 | 第94页 |
6.2.5 利用最新的处理工艺 | 第94-95页 |
6.2.6 加大湿地管理以及监管力度 | 第95-9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7.1 结论 | 第97-98页 |
7.2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