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氯代烯烃的污染概述 | 第10-14页 |
1.1.1 氯代烯烃的行业现状 | 第10页 |
1.1.2 氯代烯烃的主要性质 | 第10-11页 |
1.1.3 氯代烯烃污染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4 PCE等氯代烯烃的污染现状 | 第12-14页 |
1.2 PCE等氯代烯烃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2.1 物理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化学方法 | 第15-16页 |
1.2.3 生物方法 | 第16-17页 |
1.3 PCE微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PCE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4.1 共代谢基质 | 第18-19页 |
1.4.2 温度 | 第19页 |
1.4.3 pH值 | 第19-20页 |
1.4.4 微生物种群 | 第20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四氯乙烯在不同条件下厌氧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 第22-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1.2 微生物的培养驯化与培养基组成 | 第23-24页 |
2.1.3 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1.4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2.2 PCE共代谢基质的选择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25-27页 |
2.2.1 PCE在不同共代谢基质中的降解 | 第25-26页 |
2.2.2 PCE降解动力学初步分析 | 第26-27页 |
2.3 PCE降解条件的优化 | 第27-33页 |
2.3.1 初始浓度对PCE降解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2 接种量对PCE降解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3 pH值对PCE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4 温度对PCE降解过程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PCE降解过程及产物分析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三氯乙烯等氯代烯烃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 第36-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6页 |
3.1.2 TCE等低氯代烯烃降解菌的培养与驯化 | 第36-37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2 单一低氯代烯烃的生物降解 | 第38-42页 |
3.2.1 三氯乙烯(TCE)的生物降解 | 第38-39页 |
3.2.2 二氯乙烯(cis-DCE)的降解 | 第39-40页 |
3.2.3 一氯乙烯(VC)的降解 | 第40-42页 |
3.3 混合低氯代烯烃的生物降解 | 第42-46页 |
3.3.1 TCE、cis-DCE和VC共存时的生物降解情况 | 第42-44页 |
3.3.2 cis-DCE和VC共存时的生物降解情况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单一氯代烯烃降解菌降解性能研究 | 第48-64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8-51页 |
4.1.1 材料 | 第48页 |
4.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4.1.3 主要培养基及组成 | 第49页 |
4.1.4 氯代烯烃降解菌的分离与富集纯化 | 第49-50页 |
4.1.5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50页 |
4.1.6 单菌株降解实验 | 第50页 |
4.1.7 降解菌的鉴定 | 第50-51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62页 |
4.2.1 氯代烯烃降解菌的分离 | 第51页 |
4.2.2 单菌株的生长情况 | 第51-52页 |
4.2.3 氯代烯烃降解菌降解性能分析 | 第52-56页 |
4.2.4 菌株鉴定 | 第56-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8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