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地震作用下城轨高架桥轨道约束与梁间碰撞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3页
    1.2 轨道扣件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轨道约束对地震反应分析的影响研究第13-14页
        1.2.2 轨道扣件试验研究第14-15页
    1.3 城轨高架桥梁间碰撞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桥梁碰撞的理论研究第15-18页
        1.3.2 桥梁碰撞的试验研究第18-19页
    1.4 目前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2页
        1.4.1 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9-20页
        1.4.2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0-21页
        1.4.3 本文结构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扣件非线性本构模型和碰撞理论分析模型第22-3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几种材料本构模型第22-27页
        2.2.1 Hardin-Drnevich滞回模型第22-23页
        2.2.2 Ramberg-Osgood滞回模型第23-24页
        2.2.3 Davidenkov滞回模型第24-27页
    2.3 OpenSees简介及程序开发框架第27-30页
        2.3.1 软件概述第27-28页
        2.3.2 程序开发框架第28-30页
    2.4 碰撞的基本理论第30-33页
        2.4.1 经典力学碰撞法第30-31页
        2.4.2 接触单元法第31-32页
        2.4.3 三维接触-摩擦单元法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轨道交通扣件抗震性能研究第34-62页
    3.1 试验简介第34-35页
    3.2 不考虑频率变化的扣件拟静力试验第35-38页
        3.2.1 轨道扣件纵向阻力单向拉压试验第35-36页
        3.2.2 轨道扣件纵向阻力双向拉压试验第36-37页
        3.2.3 轨道扣件横向阻力双向拉压试验第37-38页
    3.3 考虑频率变化的扣件动力试验第38-39页
        3.3.1 轨道扣件纵向阻力双向拉压变频动力加载试验第38-39页
        3.3.2 轨道扣件纵向地震动动力加载试验第39页
    3.4 试验结果分析第39-46页
        3.4.1 双线型Takeda模型的初探第39-42页
        3.4.2 纵向拟静力循环加载下的滞回特征第42-43页
        3.4.3 纵向动力循环加载下的滞回特征第43-45页
        3.4.4 地震动作用下的滞回特征第45-46页
    3.5 利用OpenSees对扣件本构的二次开发第46-57页
        3.5.1 Davidenkov材料模型的程序实现方式第46-48页
        3.5.2 头文件(~*.h)的定义第48-50页
        3.5.3 成员函数文件(~*.cpp)的定义第50-56页
        3.5.4 算例验证第56-57页
    3.6 轨道约束对高架区间地震反应和行车安全的影响第57-60页
        3.6.1 高架区间建模第57-58页
        3.6.2 高架区间的地震反应与行车安全分析第58-60页
    3.7 结论第60-62页
第四章 桥梁防碰撞与防落梁装置的试验研究第62-94页
    4.1 试验背景第62-63页
    4.2 试验准备第63-68页
        4.2.1 试验简介第63-65页
        4.2.2 试验步骤第65-67页
        4.2.3 模态分析与地震加速度检验第67-68页
    4.3 装置效果分析第68-82页
        4.3.1 无配重结构主桥加速度第69-71页
        4.3.2 有配重结构主桥加速度第71-74页
        4.3.3 无配重结构主桥位移第74-76页
        4.3.4 有配重结构主桥位移第76-78页
        4.3.5 无配重结构主桥受碰撞力第78-80页
        4.3.6 有配重结构主桥受碰撞力第80-82页
    4.4 梁间碰撞响应分析第82-90页
        4.4.1 无配重试验第82-83页
        4.4.2 加配重试验第83-90页
    4.5 碰撞理论模型验证第90-92页
    4.6 小结第92-9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5.1 结论第94-95页
    5.2 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0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量泵蜗轮齿面受力分析及其飞刀廓形设计研究
下一篇:纳米蒙脱土改性PHBH包装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