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1页 |
1.2.2 政府职能 | 第11-12页 |
1.2.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2页 |
1.2.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总结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政府职责分析 | 第16-22页 |
2.1 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 | 第16-18页 |
2.1.1 农村水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2.1.2 政府水污染治理责任分析 | 第17-18页 |
2.2 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 第18-20页 |
2.2.1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 第18页 |
2.2.2 政府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责任分析 | 第18-20页 |
2.3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第20-22页 |
2.3.1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20页 |
2.3.2 政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责任分析 | 第20-22页 |
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政府行为 | 第22-28页 |
3.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政府的作用发挥 | 第22-25页 |
3.1.1 完善了法律法规,环境执法力度增强 | 第22-23页 |
3.1.2 健全了工作体系,规划制定更加科学 | 第23-24页 |
3.1.3 监管并重,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 | 第24页 |
3.1.4 治理思路创新不断,发掘典型带动示范 | 第24-25页 |
3.1.5 加强宣传教育,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 第25页 |
3.1.6 重视资金投入,增强治理后劲 | 第25页 |
3.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政府行为尚待完善 | 第25-28页 |
3.2.1 立法滞后,可操作性弱 | 第25-26页 |
3.2.2 执法脆弱,监管难度大 | 第26页 |
3.2.3 投入不足,扶持措施不到位 | 第26-27页 |
3.2.4 宣传不利,村民配合度不高 | 第27-28页 |
4.案例研究 | 第28-35页 |
4.1 样本点介绍 | 第28-29页 |
4.2 样本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政府行为 | 第29-31页 |
4.2.1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 第29-30页 |
4.2.2 加快推进农村环卫建设 | 第30页 |
4.2.3 深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 第30-31页 |
4.2.4 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 第31页 |
4.2.5 引导典型村镇示范带动 | 第31页 |
4.3 样本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机制建设 | 第31-32页 |
4.3.1 建立领导体制 | 第31页 |
4.3.2 强化政策保障 | 第31-32页 |
4.3.3 实行督导挂包责任制 | 第32页 |
4.3.4 严格检查考核 | 第32页 |
4.4 样本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政府行为改进方向 | 第32-35页 |
4.4.1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32页 |
4.4.2 清理整治不彻底 | 第32-33页 |
4.4.3 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 | 第33页 |
4.4.4 村镇资金压力大 | 第33页 |
4.4.5 挂包部门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 第33-35页 |
5.完善农业环境综合整治中政府行为的建议 | 第35-39页 |
5.1 强化法律法规处理 | 第35页 |
5.1.1 农村环境监督及处罚条例 | 第35页 |
5.1.2 有机废物排放控制条例 | 第35页 |
5.1.3 公众监督和污染受害者的经济索赔条例 | 第35页 |
5.2 逐步落实长效监管机制 | 第35-36页 |
5.2.1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 第35-36页 |
5.2.2 尽快启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和分级管理制度 | 第36页 |
5.2.3 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 | 第36页 |
5.3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 第36页 |
5.4 鼓励多元服务供给主体参与 | 第36-37页 |
5.5 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保障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