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本论文常用中英文缩写词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引言 | 第21-2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1.1 质粒与菌株 | 第23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1.3 酶类及主要试剂(盒) | 第23页 |
1.4 检测用抗体 | 第23-24页 |
1.5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1.6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1.7 拟态弧菌表位基因疫苗靶点的设计 | 第25-26页 |
1.8 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 | 第26-30页 |
1.8.1 外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 | 第26-29页 |
1.8.2 内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 | 第29页 |
1.8.3 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构建 | 第29-30页 |
1.9 拟态弧菌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 第30-36页 |
1.9.1 实验草鱼的饲养 | 第30页 |
1.9.2 疫苗的安全性检测 | 第30页 |
1.9.3 实验鱼的分组与免疫 | 第30页 |
1.9.4 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 | 第30-32页 |
1.9.5 免疫血清与肠黏液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检测 | 第32-33页 |
1.9.6 免疫血清与肠黏液中抗体效价检测 | 第33页 |
1.9.7 外周血与肠上皮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检测 | 第33-35页 |
1.9.8 免疫保护率检测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53页 |
2.1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鉴定与表位基因疫苗的制备 | 第36页 |
2.2 大肠杆菌DH5a菌蜕的装载量与靶向表位基因疫苗的制备 | 第36-37页 |
2.3 拟态弧菌四种表位基因疫苗的安全性 | 第37页 |
2.4 免疫相关基因在免疫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 | 第37-46页 |
2.4.1 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7-39页 |
2.4.2 IL-6基因在免疫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 | 第39-41页 |
2.4.3 TNF-α基因在免疫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 | 第41-42页 |
2.4.4 Iclp基因在免疫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 | 第42-43页 |
2.4.5 MHC-Iα基因在免疫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 | 第43-44页 |
2.4.6 MHC-Ⅱβ基因在免疫草鱼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水平 | 第44-46页 |
2.5 免疫血清及肠黏液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活性与含量 | 第46-49页 |
2.5.1 免疫血清中SOD活性 | 第46页 |
2.5.2 肠黏液中SOD活性 | 第46-47页 |
2.5.3 免疫血清中LZM活性 | 第47页 |
2.5.4 肠黏液中LZM活性 | 第47页 |
2.5.5 免疫血清中C3含量 | 第47-48页 |
2.5.6 肠黏液中C3含量 | 第48-49页 |
2.6 免疫血清及肠黏液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 第49-51页 |
2.6.1 免疫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动态变化 | 第49-50页 |
2.6.2 肠黏液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 | 第50-51页 |
2.7 外周血及肠上皮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 | 第51页 |
2.8 拟态弧菌四种表位基因疫苗对实验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