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特性及成熟度比较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1.2.1 黑龙江省玉米热量需求与积温带划分第12页
        1.2.2 玉米成熟的特征第12-13页
        1.2.3 籽粒灌浆特征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第13-14页
        1.2.4 籽粒脱水特征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第14-15页
        1.2.5 穗部性状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第15-16页
        1.2.6 籽粒形成与淀粉合成酶的关系第16-17页
        1.2.7 籽粒形成与籽粒内源激素的关系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试验材料第18页
    2.2 土壤肥力与试验设计第18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8-20页
        2.3.1 植株各器官含水量测定第18页
        2.3.2 叶片衰老相关指标测定第18-19页
        2.3.3 籽粒灌浆参数与脱水参数第19页
        2.3.4 籽粒乳线比例测定第19页
        2.3.5 籽粒淀粉酶活性测定第19页
        2.3.6 籽粒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第19-20页
        2.3.7 产量及品质测定第20页
    2.4 数据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1-45页
    3.1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各器官含水量变化及分析第21-27页
        3.1.1 茎秆含水量第21页
        3.1.2 叶片含水量第21-22页
        3.1.3 苞叶含水量第22-23页
        3.1.4 穗柄含水量第23-24页
        3.1.5 穗轴含水量第24页
        3.1.6 籽粒含水量第24-25页
        3.1.7 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其他器官含水量的相关性分析第25-27页
    3.2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叶片衰老相关指标差异第27-31页
        3.2.1 SOD活性第27-28页
        3.2.2 POD活性第28-29页
        3.2.3 CAT活性第29页
        3.2.4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29-30页
        3.2.5 MDA含量第30-31页
    3.3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差异第31-34页
        3.3.1 籽粒干(鲜)重第31-32页
        3.3.2 籽粒灌浆特征第32-33页
        3.3.3 籽粒脱水特征第33-34页
    3.4 乳线比例与含水量、粒重、内源激素和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第34-42页
        3.4.1 乳线比例与含水量及粒重的关系第34-36页
        3.4.2 乳线比例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第36-39页
        3.4.3 乳线比例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第39-42页
    3.5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及品质差异第42-45页
        3.5.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第42-43页
        3.5.2 容重、淀粉含量分析第43-45页
4 讨论第45-51页
    4.1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各器官含水量变化及分析第45页
    4.2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叶片衰老差异第45-46页
    4.3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第46-47页
    4.4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乳线比例与籽粒特征的关系第47-50页
        4.4.1 籽粒乳线比例与含水量及粒重的关系第47页
        4.4.2 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淀粉相关酶的关系第47-48页
        4.4.3 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激素的关系第48-50页
    4.5 产量品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第50-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下一篇:柴油车颗粒物动力学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