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轴流压气机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 第10-12页 |
1.2.2 燃烧室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 第12-13页 |
1.2.3 涡轮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 | 第15-42页 |
2.1 RB211-24G型燃气轮机介绍 | 第15-19页 |
2.1.1 机组结构 | 第15-17页 |
2.1.2 机组各参数测点说明 | 第17-18页 |
2.1.3 可计算的机组性能参数 | 第18-19页 |
2.2 气体热物性计算 | 第19-25页 |
2.2.1 空气组分的确定 | 第19-20页 |
2.2.2 燃料气组分及燃烧热的确定 | 第20-22页 |
2.2.3 燃气组分的确定 | 第22-23页 |
2.2.4 混合气体物性参数计算 | 第23-25页 |
2.3 压气机性能计算模型 | 第25-33页 |
2.3.1 压气机等熵出口温度计算 | 第25-27页 |
2.3.2 压气机效率计算 | 第27-28页 |
2.3.3 压气机耗功计算 | 第28-29页 |
2.3.4 高压压气机第3级抽气点气体物性计算 | 第29-31页 |
2.3.5 低压压气机进口气体质量流量的计算 | 第31-33页 |
2.4 燃烧室性能计算模型 | 第33-35页 |
2.4.1 燃烧室能量平衡关系 | 第33-34页 |
2.4.2 燃烧室进出口气体组分的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2.4.3 燃烧室出口温度计算 | 第35页 |
2.5 涡轮性能计算模型 | 第35-40页 |
2.5.1 涡轮能量平衡关系 | 第35-39页 |
2.5.2 涡轮效率计算 | 第39-40页 |
2.6 折合参数计算 | 第40页 |
2.7 整机性能模型 | 第40-41页 |
2.7.1 机组输出功率计算 | 第40页 |
2.7.2 机组热效率计算 | 第40-41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程序编写及验证 | 第42-48页 |
3.1 基于MATLAB的燃气轮机性能计算程序的编写 | 第42-45页 |
3.2 基于GateCycle的燃气轮机性能计算程序验证 | 第45-47页 |
3.2.1 GateCycle软件介绍 | 第45页 |
3.2.2 基于性能参数的验证 | 第45-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基于热力参数的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分析 | 第48-71页 |
4.1 基于试车数据的RB211-24G型燃气轮机部件的性能分析 | 第48-55页 |
4.1.1 压气机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4.1.2 燃烧室性能分析 | 第50-52页 |
4.1.3 涡轮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4.2 基于现场数据的RB211-24G型燃气轮机变工况性能分析 | 第55-70页 |
4.2.1 大气温度对燃气轮机机组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4.2.2 大气压力对燃气轮机机组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3 大气湿度对燃气轮机机组性能的影响 | 第63-67页 |
4.2.4 负荷对燃气轮机机组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A 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主程序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