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电磁激励的钢结构表面红外热像特征分析与损伤识别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基于裂纹检测的电磁激励热像方法研究第11-13页
        1.2.2 热像图处理算法研究第13-14页
        1.2.3 缺陷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第15-16页
    1.4 本文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2章 电磁激励红外热像检测粗糙钢结构基本理论第18-31页
    2.1 电磁激励加热粗糙钢结构机理第18-22页
        2.1.1 粗糙钢结构表面感应电流第19-21页
        2.1.2 粗糙钢结构表面感应温度场第21-22页
    2.2 裂纹边缘温度分布特征第22-25页
    2.3 红外热像图成像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第25-30页
        2.3.1 检测条件与环境的影响第25-27页
        2.3.2 电磁激励加热影响第27-28页
        2.3.3 表面发射率影响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不同表面特征的钢结构检测仿真研究第31-42页
    3.1 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第31-35页
        3.1.1 几何模型建立第31-33页
        3.1.2 仿真模型参数设置第33-34页
        3.1.3 网格划分第34-35页
    3.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5-41页
        3.2.1 光滑表面感应电流分布和温度分布第35-36页
        3.2.2 钢结构规则粗糙表面仿真分析第36-40页
        3.2.3 钢结构随机粗糙表面仿真分析第40-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裂纹形态和温度梯度的特征表面裂纹识别方法研究第42-52页
    4.1 红外热像图增强方法第42-44页
        4.1.1 红外热像图滤波去噪第42-43页
        4.1.2 基于热响应差分归一化的图像增强方法第43-44页
    4.2 基于裂纹形态和温度梯度表面特征钢结构裂纹识别方法第44-48页
        4.2.1 最大类间方差异常区域分割法第45-46页
        4.2.2 小波变换边缘检测法第46-47页
        4.2.3 基于裂纹形态与温度梯度的裂纹提取方法第47-48页
    4.3 表面特征裂纹识别算法整体流程第48-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5章 电磁激励红外热像检测裂纹试验研究第52-68页
    5.1 电磁激励红外热像检测系统第52-57页
        5.1.1 试验平台设计第52-55页
        5.1.2 检测试件设计第55-56页
        5.1.3 试验方案设计第56-57页
    5.2 试验结果分析第57-61页
        5.2.1 检测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分析第58-59页
        5.2.2 轮廓纹理方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59页
        5.2.3 轮廓峰谷高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第59-61页
        5.2.4 随机粗糙表面温度分布特征分析第61页
    5.3 裂纹识别算法分析第61-67页
        5.3.1 裂纹识别算法结果第61-66页
        5.3.2 结果对比分析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研究工作总结第68页
    6.2 后续研究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英交替传译译文中逻辑混乱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以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模拟会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