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相关问题概述 | 第16-23页 |
2.1 历史虚无主义 | 第16-19页 |
2.1.1 历史虚无主义及其相关概念解析 | 第16-17页 |
2.1.2 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2.1.3 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实质 | 第18-19页 |
2.1.4 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方式 | 第19页 |
2.2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 | 第19-23页 |
2.2.1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概念解析 | 第19-20页 |
2.2.2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3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规律 | 第21-23页 |
3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23-42页 |
3.1 调查概况 | 第23-25页 |
3.2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表现 | 第25-35页 |
3.2.1 影响对社会政治现象的客观认知 | 第25-27页 |
3.2.2 影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 | 第27-29页 |
3.2.3 影响对党性的科学认知 | 第29-32页 |
3.2.4 影响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意识 | 第32-33页 |
3.2.5 影响对共产主义的牢固信仰 | 第33-35页 |
3.3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3.3.1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向性 | 第35-36页 |
3.3.2 社会意识领域政治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 | 第36-37页 |
3.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历史虚无主义缺乏重视 | 第37-38页 |
3.3.4 自媒体成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助推剂 | 第38-39页 |
3.3.5 大学生尚未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与政治价值观 | 第39-42页 |
4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应对策略 | 第42-52页 |
4.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发展 | 第42-44页 |
4.1.1 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 | 第42-43页 |
4.1.2 塑造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43-44页 |
4.1.3 坚持反映真相的历史研究 | 第44页 |
4.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 第44-47页 |
4.2.1 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与政治价值观教育 | 第45页 |
4.2.2 运用唯物史观反驳历史虚无主义 | 第45-46页 |
4.2.3 借由我国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反驳历史虚无主义 | 第46-47页 |
4.3 防范自媒体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及舆论导向 | 第47-49页 |
4.3.1 抢占自媒体舆论阵地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 第47-48页 |
4.3.2 对自媒体领域肆意传播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法律规制 | 第48-49页 |
4.3.3 规范自媒体的行业自律并建立舆情监测系统 | 第49页 |
4.4 大学生自身构建科学的历史观及政治价值观 | 第49-52页 |
4.4.1 加深对我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的认知 | 第50页 |
4.4.2 坚持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0-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