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一、引言 | 第10-20页 |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1.研究目标 | 第18页 | 
| 2.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 2.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 3.访谈调查法 | 第19-20页 | 
| 二、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 | 第20-24页 | 
| (一)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融入培养职业精神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 | 第20-21页 | 
| 1.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与技能的目标性 | 第20页 | 
| 2.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 第20-21页 | 
| 3.有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主动性 | 第21页 | 
| (二)构建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 | 第21-22页 | 
| 1.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程度 | 第21-22页 | 
| 2.可有效实现通过“老生”影响“新生”的良性循环 | 第22页 | 
| (三)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精神的认可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育人”工作成果的社会价值体现 | 第22-23页 | 
| 1.企业招聘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有利于企业更高效的创造财富 | 第23页 | 
| 2.企业招聘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 第23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三、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调查——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第24-42页 | 
| (一)调查工具 | 第24页 | 
| (二)调查对象 | 第24页 | 
| (三)施测过程 | 第24页 | 
| (四)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24-40页 | 
| 1.对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的调查 | 第24-26页 | 
| 2.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 | 第26-29页 | 
| 3.学生对职业精神培养诉求的调查 | 第29-34页 | 
| 4.学校进行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建设现状的调查 | 第34-37页 | 
| 5.学生对学校职业精神教育教学的形式及效果评价的调查 | 第37-40页 | 
| (五)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特点的总结 | 第40-41页 | 
| (六)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四、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分析 | 第42-52页 | 
| (一)高职院校存在供、需两侧的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矛盾 | 第42-44页 | 
| 1.扩招导致生源多样化和素质差异化,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 第42-44页 | 
| 2.高职院校对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教育内容脱离企业现实需要 | 第44页 | 
| (二)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精神养成教育的要求 | 第44-49页 | 
| 1.学生管理工作者管理理念陈旧,与实际脱离 | 第44-45页 | 
| 2.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枯燥 | 第45页 | 
| 3.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缺乏时代性和针对性 | 第45-46页 | 
| 4.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途径相对狭窄 | 第46-47页 | 
| 5.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模式滞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 第47-48页 | 
| 6.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 第48页 | 
| 7.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考核标准不明晰 | 第48-49页 | 
| (三)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存在差异 | 第49-50页 | 
| 1.学生对职业精神教育的思想认识不甚明确 | 第49-50页 | 
| 2.学生缺乏对职业精神行为实践的主动性 | 第50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五、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第52-61页 | 
| (一)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学校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 第52-55页 | 
| 1.制度规定里要明确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 | 第52-53页 | 
| 2.审视高职院校制度缺失,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 第53-54页 | 
| 3.重视制度反馈,引导学生重视个人全面发展 | 第54-55页 | 
| (二)让职业精神内化于管理者之心,提供人员基础 | 第55-56页 | 
| 1.坚持“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理念 | 第55页 | 
| 2.明确育人职责,建立新型育人工作队伍 | 第55-56页 | 
| (三)培育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实现文化引领 | 第56-58页 | 
| 1.创建以职业精神为引领的校园文化 | 第57页 | 
| 2.内化学生职业精神观念,加大职业精神培养力度 | 第57-58页 | 
| (四)弘扬职业精神基础上的管理理念创新,实现科学管理 | 第58-59页 | 
| 1.明确全面育人的管理目标 | 第58页 | 
| 2.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手段和方法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 第58-59页 | 
| 3.加强对管理过程的监控 | 第59页 | 
| (五)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六、结论 | 第61-64页 | 
| (一)总结 | 第61-63页 | 
| (二)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附录 | 第66-70页 | 
| 附录1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情况的问卷调查 | 第66-69页 |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