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8-2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8-2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8-2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22-25页 |
一、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5页 |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5-28页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二、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26-28页 |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52页 |
第一节 企业异质性的相关研究 | 第28-37页 |
一、生产率异质性的相关研究 | 第28-32页 |
二、产品质量异质性的相关研究 | 第32-36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性价比”的相关研究 | 第37-42页 |
一、“性价比”的提出与推广 | 第37-38页 |
二、“性价比”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 第38-42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42页 |
第三节 中国出口增长原因的相关研究 | 第42-49页 |
一、宏观层面的研究 | 第43-46页 |
二、微观层面的研究 | 第46-49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4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49-52页 |
第二章 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分析:一个新的视角 | 第52-6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模型假定及“性价比”的引入 | 第53-55页 |
一、消费者效用 | 第53页 |
二、企业生产成本 | 第53-54页 |
三、“性价比”的引入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性价比”与企业市场行为的决定 | 第55-62页 |
一、“性价比”与企业的市场行为:封闭经济情景 | 第55-59页 |
二、“性价比”与企业的市场行为:开放经济情景 | 第59-6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三章 “性价比”与出口增长:企业-产品层面的经验证据 | 第64-8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64-66页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第66-70页 |
一、企业-产品层面“性价比”指数的测算 | 第66-67页 |
二、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第67-70页 |
第三节 计量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一、全样本估计 | 第70-71页 |
二、分企业类型估计 | 第71-73页 |
三、分产品类型估计 | 第73-74页 |
四、分进口国类型估计 | 第74-75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75-83页 |
一、内生性分析 | 第76-79页 |
二、基于参数不同取值的稳健性检验 | 第79-81页 |
三、基于异质性产品的稳健性检验 | 第81-8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性价比”与出口增长:行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 第84-104页 |
第一节 行业“性价比”指数的测度 | 第84-92页 |
一、行业“性价比”指数的测度模型 | 第84-86页 |
二、指标、数据与测算结果 | 第86-92页 |
第二节 特征事实分析 | 第92-93页 |
一、中国制造业“性价比”水平的变化趋势 | 第92页 |
二、“性价比”与制造业出口的演进规律 | 第92-93页 |
第三节 计量估计与结果分析 | 第93-99页 |
一、模型与数据 | 第93-95页 |
二、制造业全样本估计 | 第95-96页 |
三、分行业类型估计 | 第96-98页 |
四、分进口国类型估计 | 第98-99页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99-103页 |
一、基于分阶段回归的稳健性检验 | 第99-101页 |
二、基于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 第101-10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性价比”变动影响制造业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分解 | 第104-116页 |
第一节 制造业出口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演进趋势分析 | 第104-107页 |
一、制造业出口的演进趋势 | 第104-105页 |
二、制造业“性价比”水平的演进趋势 | 第105-106页 |
三、进口国市场规模的演进趋势 | 第106-107页 |
第二节 制造业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分解 | 第107-112页 |
一、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分解:不考虑进口国差异 | 第107-109页 |
二、出口增长的结构性分解:考虑进口国差异 | 第109-112页 |
第三节 制造业“性价比”变动的结构性分解 | 第112-11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制造业出口升级的路径分析 | 第116-13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16-118页 |
第二节 出口质量升级的机理分析 | 第118-120页 |
一、“抵消效应” | 第118页 |
二、“补偿效应” | 第118-119页 |
三、行业异质性效应 | 第119-120页 |
第三节 模型、变量与数据 | 第120-122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120-121页 |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121-122页 |
第四节 出口质量升级的实证分析 | 第122-127页 |
一、“抵消效应”和“补偿效应”的检验结果 | 第122-125页 |
二、行业异质性效应的检验结果 | 第125-126页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126-127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27-130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30-136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30-133页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153-154页 |
附录 | 第154-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