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原核表达的轮状病毒双层病毒样颗粒理化性质的鉴定及其免疫保护性的初步评价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词第15-18页
前言第18-46页
    1. 轮状病毒的结构第18-27页
        1.1. 轮状病毒的形态与理化性质第18-19页
        1.2. 轮状病毒基因组第19页
        1.3. 轮状病毒结构蛋白第19-25页
        1.4.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第25-27页
    2. 轮状病毒的感染与致病第27-28页
        2.1. 轮状病毒的感染与复制第27页
        2.2. 轮状病毒的致病性第27-28页
    3. 轮状病毒流行病学第28-33页
        3.1. 轮状病毒的分类第29-30页
        3.2. 轮状病毒流行的季节性第30页
        3.3. 轮状病毒流行的地域性第30-32页
        3.4. 轮状病毒的流行的变化趋势第32-33页
    4. 轮状病毒的检测第33-34页
        4.1. 病原学检测第33页
        4.2. 免疫学检测第33-34页
        4.3. 核酸检测第34页
    5. 轮状病毒动物模型第34-35页
    6. 轮状病毒免疫保护机制第35-37页
        6.1. 固有免疫第35页
        6.2. 获得性免疫第35-37页
    7.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第37-45页
        7.1. 轮状病毒疫苗的发展第37-39页
        7.2. 轮状病毒疫苗的保护性第39-42页
        7.3. 轮状病毒疫苗的影响第42-43页
        7.4. 轮状病毒疫苗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第43-44页
        7.5.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优势及问题第44-45页
    8.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45-46页
材料与方法第46-72页
    1. 材料第46-51页
        1.1. 主要仪器第46-47页
        1.2. 材料和试剂第47-48页
        1.3. 常用溶液和培养基的配置第48-51页
    2. 方法第51-72页
        2.1. 分子克隆第51-55页
        2.2. 重组蛋白表达第55-57页
        2.3. 重组蛋白的纯化第57-59页
        2.4. 蛋白质鉴定第59-60页
        2.5.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的体外组装第60页
        2.6.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的鉴定第60-63页
        2.7. 酶联免疫反应(ELISA)第63-65页
        2.8. 细胞实验第65-69页
        2.9. 动物实验第69-71页
        2.10.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第71-72页
结果与分析第72-110页
    1.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理化性质和抗原性鉴定第72-87页
        1.1 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2和VP6的表达、纯化第72-74页
        1.2 VP2和VP6理化性质鉴定第74-76页
        1.3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的组装及理化性质鉴定第76-78页
        1.4 重组病毒样颗粒抗原性和热稳定性分析第78-83页
        1.5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的组装机制第83-87页
        1.6 小结第87页
    2.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评价第87-100页
        2.1. 轮状病毒小鼠母传抗体模型的建立第87-91页
        2.2. 重组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免疫原性的研究第91-93页
        2.3. 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免疫保护性评价第93-100页
        2.4. 小结第100页
    3. 轮状病毒中和抗原的表达、纯化及其免疫保护性的评价第100-110页
        3.1. 轮状病毒VP4及其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第100-107页
        3.2. 轮状病毒VP8蛋白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的初步评价第107-109页
        3.3. 小结第109-110页
讨论第110-119页
    1. 轮状病毒疫苗发展的趋势第110页
    2. 大肠杆菌制备轮状病毒病毒样颗粒的优势第110-111页
    3. 重组dl2/6-VLP具有更高的抗原性、热稳定性和免疫保护性第111-113页
    4. N末端64个氨基酸影响VP8的免疫保护性第113-114页
    5. 母传抗体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第114-117页
    6. 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方向第117-119页
总结与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8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业生产政体下女性农民工的劳动过程研究--基于福建L工地实证调查
下一篇:就业流动中的生存图景和影响模型--南日女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