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五节 主要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概述 | 第19-29页 |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与定位 | 第19-23页 |
一、我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界定——信息中介 | 第20页 |
二、我国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定性为信息中介的原因 | 第20-22页 |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定性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23-26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内涵 | 第23-25页 |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特点 | 第25-26页 |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原则 | 第26-29页 |
一、实质性原则 | 第26-27页 |
二、形式性原则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8页 |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 | 第29-34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 | 第30-33页 |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的现行制度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存在缺陷 | 第34-35页 |
二、监管机制面临的困境 | 第35页 |
三、缺乏完善的平台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 | 第35-36页 |
四、征信体系不完善 | 第36页 |
五、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 第36-38页 |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38-44页 |
第一节 美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英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法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41页 |
第四节 他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4页 |
一、建立必要的监管体系 | 第41-42页 |
二、注重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 第42页 |
三、完善实质性的信息披露 | 第42页 |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42-43页 |
五、增强信息透明度建设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建议 | 第44-53页 |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44-46页 |
一、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的专项立法 | 第44-45页 |
二、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 | 第45页 |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侵权举证责任制度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加强P2P网络借贷信息披露的行政监管 | 第46-49页 |
一、明确监管机构,实施穿透式监管 | 第46页 |
二、健全P2P网络借贷行业准入机制 | 第46-47页 |
三、制定P2P网络借贷行业退出机制 | 第47页 |
四、建立健全风险信用体系 | 第47-48页 |
五、构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体系 | 第48页 |
六、引入P2P网络借贷平台审计制度 | 第48-49页 |
第三节 重视P2P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监管 | 第49-50页 |
一、主动探索监管规则 | 第49页 |
二、完善行业自律制度 | 第49-50页 |
三、确立信用评级体系 | 第50页 |
第四节 完善P2P网络借贷信息披露的法律问责救济机制 | 第50-53页 |
一、建立信息披露的法律问责机制 | 第50-51页 |
二、完善信息披露的救济机制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