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刑法中的“明知”

摘要第2-11页
abstract第11-24页
导言第27-49页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引出第28-36页
    二、问题的基本面相剖析与论文写作的基本架构第36-49页
第一章“明知”的刑事立法规定梳理与检视第49-83页
    第一节 《刑法》中的“明知”规定梳理与分析第49-61页
        一、1979 年《刑法》中的“明知”规定梳理第49-50页
        二、1997 年《刑法》及九个《刑法修正案》中的“明知”规定梳理第50-58页
        三、我国《刑法》中“明知”规定的审视与思考第58-61页
    第二节 刑事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中的“明知”规定梳理与分析第61-83页
        一、刑事立法解释中的“明知”规定梳理与分析第62-63页
        二、刑事司法解释中的“明知”规定梳理与分析第63-83页
第二章“明知”与主观罪过的关系第83-127页
    第一节“明知”与故意主观罪过的关系第85-117页
        一、历史回溯:“明知”与故意主观罪过存在天然联系与历史渊源第85-91页
        二、当下检视:故意范畴内总则“明知”规定与分则“明知”规定的关系第91-105页
        三、“明知”、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第105-117页
    第二节“明知”与过失主观罪过的关系第117-127页
        一、“明知”兼容过失主观罪过的可能性分析第118-125页
        二、总则“明知”规定与分则“明知”规定对应关系的突破与协调第125-127页
第三章“明知”的内容解构第127-289页
    第一节 我国刑法总则中“明知”内容的理论争议检视第127-150页
        一、我国刑法总则中“明知”内容的理论纷争梳理第127-132页
        二、我国刑法总则中“明知”内容理论解读的整体审视与评价第132-150页
    第二节“明知”与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第150-189页
        一、明知与行为第151-166页
        二、明知与结果第166-179页
        三、明知与因果关系第179-187页
        四、明知与犯罪对象、行为客体第187-189页
    第三节“明知”与其他关联性范畴第189-255页
        一、明知与个体认识、“类”认识第189-193页
        二、明知与记叙的构成要件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第193-202页
        三、明知与罪量因素第202-218页
        四、明知与客观处罚条件第218-224页
        五、明知、特别认知与刑法归责第224-255页
    第四节“明知”与违法性认识、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关系分析第255-289页
        一、违法性认识不要说与违法性认识必要说的理论争议梳理和检视第257-269页
        二、违法性认识必要说视野下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与违法性认识关系分析第269-285页
        三、违法性认识的刑事立法完善第285-289页
第四章“明知”的程度及其司法认定第289-338页
    第一节“明知”程度的刑事立法模式与理论样态第289-320页
        一、“明知”程度的刑事立法模式分析第289-302页
        二、“明知”程度认定的刑法学理面相与检视第302-320页
    第二节“明知”程度的司法认定第320-338页
        一、“明知”程度司法认定的现状考察第320-325页
        二、推定、刑事推定与刑事证明第325-334页
        三、“明知”与刑事推定的完善第334-338页
结语第338-340页
参考文献第340-3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67-370页
后记第370-376页

论文共3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弘治至万历朝治贪立法研究(1488年-1620年)
下一篇:我国纳税人诉讼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