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税法论文

我国纳税人诉讼可行性研究

摘要第2-10页
abstract第10-22页
导论第28-48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28-30页
    第二节 问题意识与研究思路第30-33页
        一、纳税人诉讼的定性问题――如何界定纳税人诉讼第30-31页
        二、纳税人诉讼的必要性问题――法律如何回应纳税人诉讼的实践需求第31-32页
        三、纳税人诉讼的可行性问题――如何破解纳税人诉讼面临的法律障碍第32-33页
        四、纳税人诉讼的阶段性问题――如何界定纳税人诉讼的边界第33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33-43页
        一、关于税的本质和纳税人权利的研究第33-36页
        二、关于财政支出法律控制的研究第36-38页
        三、关于公益诉讼理论的研究第38-39页
        四、关于纳税人诉讼制度的研究第39-43页
    第四节 研究意义第43-44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第44-46页
    第六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46-48页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第46-47页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第47-48页
第一章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及概念解析第48-76页
    第一节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考察第48-65页
        一、英国第48-50页
        二、美国第50-61页
        三、日本第61-65页
    第二节 纳税人诉讼的含义和性质第65-71页
        一、纳税人诉讼属于公益诉讼第66-69页
        二、纳税人诉讼属于行政公益诉讼第69-71页
    第三节 纳税人诉讼中“纳税人”的界定第71-76页
        一、纳税人区别于纳税义务人第72-73页
        二、纳税人区别于一般的行政相对人第73-74页
        三、纳税人区别于政治国家中的公民第74-76页
第二章 纳税人诉讼的生成机制第76-88页
    第一节 纳税人诉讼的政治学基础:社会契约论第76-78页
    第二节 纳税人诉讼的经济学基础第78-80页
        一、公共物品理论: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目的是获取公共物品第78页
        二、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核心第78-79页
        三、税收价格论:纳税人享有“消费者主权”第79-80页
    第三节 纳税人诉讼的法理学基础:税收法律关系理论第80-82页
        一、税收法律关系是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第80-81页
        二、权利本位理念:税收法律关系应以纳税人权利为本位第81-82页
    第四节 纳税人诉讼的财税法学基础:“两权分离”主义下的公共财产权控制理论第82-84页
    第五节 纳税人诉讼的宪政学基础第84-88页
第三章 纳税人诉讼的诉讼标的第88-102页
    第一节 财政的本质第88-90页
    第二节 财政体制的类型第90-92页
    第三节 政府与财政职能的演变第92-97页
    第四节 财政支出法律控制与纳税人诉讼标的的确立第97-102页
第四章 纳税人诉讼的权利本原第102-120页
    第一节 纳税人的原告资格第102-105页
    第二节 纳税人权利的性质第105-108页
    第三节 纳税人权利的分类第108-111页
        一、不同视角下的纳税人权利第108-109页
        二、不同层次的纳税人权利第109-110页
        三、不同阶段的纳税人权利第110-111页
    第四节 纳税人诉讼的权利本原第111-120页
        一、用税监督权第112-115页
        二、知情权第115-120页
第五章 中外财税法的历史转型与纳税人诉讼的产生第120-134页
    第一节 税法的历史转型与纳税人权利保护理念的兴起第120-125页
        一、古代税法:中西方有所区别第120-122页
        二、近代税法:开始对政府征税权进行限制,保护纳税人财产权第122-124页
        三、现代税法:开始对政府用税权进行限制,保护纳税人的宪法性权利第124-125页
    第二节 财政体制的历史转型与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提出第125-127页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财税体制转型蕴育着纳税人诉讼的生成机制第127-134页
        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纳税人主体地位的提升第127-128页
        二、我国财政体制转型背景下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目标的确立第128-130页
        三、我国税法历史转型背景下税法理念的更新第130-132页
        四、民主法治进步背景下我国纳税人权利意识的觉醒第132-134页
第六章 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必要性第134-147页
    第一节 从纳税人权利保障角度第135-138页
        一、纳税人权利理论的非系统性第136页
        二、纳税人权利依据的不规范性第136-137页
        三、纳税人权利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第137-138页
    第二节 从公共财政体制建立角度第138-142页
        一、我国财政支出现状混乱第138-140页
        二、我国财政支出监督手段乏力第140-141页
        三、公共财政体制建立要求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法制化第141-142页
        四、纳税人诉讼制度对公共财政体制建立的影响第142页
    第三节 从规范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角度第142-143页
    第四节 从法治国家建设背景下公共利益保护的司法救济角度第143-147页
        一、用税监督权问题首先是个宪法问题第143-144页
        二、以权利制约权力,是现代法治应有之义第144-145页
        三、从诉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公益诉讼成为趋势第145页
        四、税收法治是构建法治社会的突破口第145-147页
第七章 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可行性第147-155页
    第一节 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面临的障碍第147-148页
        一、纳税人公益诉权来源上的障碍第147页
        二、纳税人原告资格问题上的障碍第147-148页
        三、纳税人诉讼具体程序法律依据上的障碍第148页
    第二节 构建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条件第148-150页
        一、纳税人享有用税监督权的法律依据第148-149页
        二、纳税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第149-150页
        三、《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不应成为纳税人诉讼的法律障碍第150页
    第三节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阶段性特征第150-152页
        一、纳税人诉讼完全放开的法律条件尚不成熟第150-151页
        二、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界分要求司法审查保持适度的理性和克制第151-152页
        三、纳税人诉讼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背景第152页
    第四节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思路第152-155页
第八章 当前建立我国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具体构想第155-175页
    第一节 纳税人诉讼的原告资格第155-161页
        一、当事人适格和诉之利益理论的突破第155-156页
        二、通过扩张解释赋予纳税人以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第156-158页
        三、对纳税人诉讼原告资格作必要限制以防止滥诉第158-159页
        四、纳税人诉讼的原告范围:二元式第159-161页
    第二节 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第161-167页
        一、原告请求权标准第163-164页
        二、被告适格标准第164-166页
        三、行政行为标准第166-167页
    第三节 纳税人诉讼的程序设置第167-175页
        一、前置审查程序第167-169页
        二、起诉期限第169-170页
        三、举证责任第170-171页
        四、判决形式第171-173页
        五、诉讼奖励第173-175页
结论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9页
在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89-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法中的“明知”
下一篇:英国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