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浮萍概述 | 第10-11页 |
1.2 浮萍的研究 | 第11-14页 |
1.2.1 浮萍的饲用研究 | 第11页 |
1.2.2 浮萍的生物能源研究 | 第11-12页 |
1.2.3 浮萍的生态环保作用研究 | 第12页 |
1.2.4 浮萍的药用研究 | 第12页 |
1.2.5 浮萍的遗传转化研究 | 第12-13页 |
1.2.6 浮萍的生理研究 | 第13-14页 |
1.3 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遗传多样性定义 | 第14-15页 |
1.3.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8页 |
1.4.1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2.1 实验材料的采集 | 第19-22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2.2.1 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 第22页 |
2.2.2 实验所用试剂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2.3.1 培养基Hoagland's母液配制 | 第23页 |
2.3.2 浮萍DNA提取方法 | 第23-24页 |
2.3.3 基于叶绿体atpF-atpH间隔序列的扩增与测定 | 第24页 |
2.3.4 基于叶绿体rpS16内含子序列的扩增与测定 | 第24-25页 |
2.3.5 浮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25-28页 |
2.3.6 浮萍种质资源保存方法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3页 |
3.1 福建省浮萍种质资源收集 | 第30页 |
3.2 福建省浮萍地理分布情况以及样品的鉴定 | 第30-34页 |
3.2.1 福建省浮萍地理分布地图情况 | 第30-31页 |
3.2.2 福建浮萍样品的形态学鉴定 | 第31-34页 |
3.3 分子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34-38页 |
3.3.1 叶绿体atpF-atpH序列和rpS16内含子序列的扩增 | 第34-35页 |
3.3.2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38页 |
3.4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43页 |
3.4.1 基于叶绿体atpF-atpH间隔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39页 |
3.4.2 基于叶绿体rpS16内含子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3 闽南与闽北的浮萍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0-43页 |
4 讨论 | 第43-45页 |
4.1 不同区域来源的浮萍的形态多样性 | 第43页 |
4.2 浮萍分子遗传标记 | 第43-44页 |
4.2.1 浮萍DNA的提取 | 第43页 |
4.2.2 基于rpS16内含子序列与atpF-atpH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4.3 福建闽南与闽北地区浮萍差异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