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质体氧化还原酶基因TSV的图位克隆和功能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6页
    第一节 叶色突变体的鉴定第14-15页
        1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4-15页
        2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分类第15页
    第二节 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制研究第15-27页
        1 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16-20页
        2 叶绿素生物降解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0-21页
        3 叶绿体发育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1-25页
            3.1 质体基因组第21-22页
            3.2 叶片发育过程和叶绿体发育过程第22页
            3.3 核基因对叶绿体发育过程的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2-23页
            3.4 质-核互作对叶绿体发育过程的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3-24页
            3.5 蛋白运输对叶绿体发育过程的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4-25页
            3.6 蛋白平衡对叶绿体发育过程的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5页
        4 其它导致叶色表型的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研究第25-27页
    第三节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7-28页
        1 叶色突变体应用于基础研究第27页
            1.1 作为植物生理研究材料第27页
            1.2 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材料第27页
        2 叶色突变体应用于生产实践第27-28页
            2.1 品种改良过程中的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7-28页
            2.2 杂交育种过程中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8页
    第四节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第28-30页
        1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28-29页
        2 低温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第29页
        3 低温对叶绿体发育的影响第29-30页
    第五节 PEP(Plastid-encoded RNA Polymerase)的研究进展第30-33页
        1 质体转录复合体的分离和纯化第30页
        2 RNA 转录复合体的组成第30-32页
        3 质体发育过程中转录复合体的检查点模型第32页
        4 RNA 转录复合体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2-33页
    第六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36页
第二章 低温白化致死突变体tsv的表型观察及精细定位第36-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9页
        1.1 实验材料与种植条件第36-37页
        1.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7页
        1.3 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第37页
        1.4 tsv的遗传分析第37页
        1.5 TSV的基因定位第37-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2.1 tsv突变体苗期表型观察第39-41页
        2.2 tsv突变体的温度敏感性检测第41-42页
        2.3 tsv突变体对低温十分敏感第42页
        2.4 tsv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观察第42-44页
        2.5 不同温度下tsv突变体的光合能力测定第44页
        2.6 tsv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44-45页
        2.7 TSV基因的精细定位定位第45页
    3 讨论和总结第45-48页
第三章 TSV基因的克隆和转基因验证第48-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1.1 实验材料与种植条件第48页
        1.2 RNA提取及反转录第48-49页
        1.3 Real-Time PCR分析第49-50页
        1.4 候选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第50-51页
        1.5 互补载体的构建第51页
        1.6 干扰载体的构建第51页
        1.7 水稻转基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第51-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2.1 突变基因tsv的确定第52-53页
        2.2 TSV和ATSV蛋白的次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比较第53页
        2.3 tsv的转基因互补第53-55页
        2.4 TSV基因的干扰验证第55-56页
    3 讨论和总结第56-58页
第四章 TSV 的功能分析第58-8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8页
        1.1 实验材料与种植条件第58-59页
        1.2 RNA提取及反转录第59-60页
        1.3 Real-Time PCR分析第60页
        1.4 GUS活性的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第60-61页
        1.5 水稻原生质体分离及亚细胞定位第61-62页
        1.6 烟草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第62-63页
        1.7 同源性分析第63页
        1.8 酵母双杂交实验第63-64页
        1.9 体外蛋白的原核表达第64-65页
        1.10 SDS-PAGE 凝胶电泳第65-66页
        1.11 Western-Blot分析第66-67页
        1.12 植物蛋白提取第67页
        1.13 Pull-down分析第67-68页
        1.14 荧光双分子互补(BiFC)第68页
        1.15 叶绿体rRNA分析第68页
        1.16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81页
        2.1 TSV的组织表达模式第68-70页
        2.2 TSV的表达量受到光照和低温的诱导第70-71页
        2.3 TSV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71-72页
        2.4 TSV的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第72-73页
        2.5 叶绿素合成途径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73-74页
        2.6 PEP复合物活性分析第74-76页
        2.7 质体核糖体rRNA的分析第76页
        2.8 TSV与OsTrxZ的互作第76-78页
        2.9 TSV在低温下保护OsTrxZ的蛋白稳定性第78-80页
        2.10 过表达TSV基因可能会增强水稻秧苗对冷胁迫的耐受性第80-81页
    3 讨论和总结第81-84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创新点第84-88页
    1 tsv是一个新的低温超敏感的转绿型突变体第84-85页
    2 TSV参与水稻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发育第85页
    3 TSV是一个在绿色组织中组成性表达的基因第85-86页
    4 TSV与OsTrxZ互作并保护OsTrxZ蛋白的稳定性第86页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8页
附录第98-112页
    附图1 本研究中使用的部分载体第98-101页
    附录1 GUS染液配方第101-102页
    附录2 分离原生质体试剂配方第102-104页
    附录3 BiFC的操作方法第104-105页
    附录4 SDS-PAGE凝胶电泳工作液配方第105-106页
    附录5 引物索引表第106-107页
    附表2 定量分析引物第107-108页
    附表3 本研究中载体构建所用引物第108-11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OsARF19和粒型基因DSS的分子鉴定和功能分析
下一篇:UV-B胁迫下ABA和NO信号对大豆芽菜中异黄酮合成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