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特色产业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调研数据实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1-12页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2-13页
        1.2.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2.2 研究思路第13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创新点第14-15页
    1.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5-16页
        1.4.1 研究不足第15页
        1.4.2 研究展望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24页
    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22页
        2.2.1 精准扶贫方面的研究第17-19页
        2.2.2 特色产业扶贫方面的研究第19-20页
        2.2.3 经济社会因素减贫效应方面的研究第20-22页
    2.3 文献评价第22-24页
3 特色产业发展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第24-32页
    3.1 特色产业的内涵与发展意义第24-25页
        3.1.1 特色产业的内涵第24页
        3.1.2 特色产业发展的意义第24-25页
    3.2 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依据第25-28页
        3.2.1 精准扶贫的内涵第25页
        3.2.2 稀缺扶贫资源的配置第25-26页
        3.2.3 精准扶贫鼓励多方力量参与第26-27页
        3.2.4 不同利益相关者间存在博弈第27-28页
    3.3 特色产业发展与扶贫的内在关系第28-30页
        3.3.1 特色产品适宜贫困农户参与生产第28-29页
        3.3.2 特色产品生产成本低收益高第29页
        3.3.3 特色产业可避免结构同质化竞争第29-30页
        3.3.4 特色产业链条延长提高贫困户收益第30页
    3.4 特色产业发展的减贫机制第30-32页
4 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第32-43页
    4.1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第32-34页
    4.2 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第34-37页
    4.3 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4.4 特色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9-43页
        4.4.1 产业发展各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第39-40页
        4.4.2 龙头企业不成熟第40-41页
        4.4.3 相关条件不配套第41-42页
        4.4.4 利益联结方式偏出精准扶贫目标第42-43页
5 特色产业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第43-51页
    5.1 假设和模型第43-44页
    5.2 数据来源和背景描述第44-45页
    5.3 实证分析和结果第45-48页
        5.3.1 参与特色产业是否影响贫困户家庭收入水平第45-47页
        5.3.2 参与特色产业是否影响贫困户家庭脱贫概率第47-48页
    5.4 稳定性检验和结果第48-50页
    5.5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第50-51页
6 发展特色产业以实现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第51-57页
    6.1 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和优化第51-52页
        6.1.1 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政策导向和目标第51页
        6.1.2 发展特色产业的政策组合第51-52页
    6.2 帮助贫困者增强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博弈能力第52-54页
        6.2.1 倡导贫困农户广泛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第52页
        6.2.2 降低贫困者脱贫的综合成本第52-54页
    6.3 帮助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第54页
        6.3.1 吸引真正的龙头企业参与产业发展第54页
        6.3.2 多维度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第54页
    6.4 加强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政府规制第54-57页
        6.4.1 政府对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制导向是精准扶贫第55页
        6.4.2 降低政府对特色产业发展主体的监管成本第55页
        6.4.3 加大对消极脱(扶)贫行为的惩罚力度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分离在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溢出效应中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下一篇:初中散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泛人文化”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