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大黄鱼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密集胁迫前后皮肤转录组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2页
    1.1 转录组及其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测序技术及其在鱼类转录组研究中的应用第11-16页
        1.2.1 测序技术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2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12-14页
        1.2.3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鱼类研究的应用第14-16页
    1.3 鱼类分子标记研究应用第16-18页
        1.3.1 RAPD第16页
        1.3.2 AFLP第16-17页
        1.3.3 微卫星第17页
        1.3.4 SNP第17-18页
    1.4 鱼类应激的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18-20页
        1.4.1 温度影响第18页
        1.4.2 低氧应激第18-19页
        1.4.3 疾病免疫第19页
        1.4.4 盐度变化第19-20页
        1.4.5 密集胁迫第2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基于454焦磷酸测序的大黄鱼肝脏转录组分析第22-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2页
        2.1.2 RNA提取和质量检测第22-23页
        2.1.3 Roche454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与测序第23页
        2.1.4 数据处理第23-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29页
        2.2.1 454焦磷酸测序数据和肝脏转录组拼接第24-25页
        2.2.2 肝脏转录组功能注释第25-28页
        2.2.3 识别生长、免疫相关的基因第28-29页
    2.3 讨论第29-31页
        2.3.1 高通量测序与肝脏转录组研究第29-30页
        2.3.2 生长与免疫相关基因检测第30-31页
第3章 利用大黄鱼转录组数据挖掘微卫星标记第31-39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1-32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2 实验方法第31-32页
    3.2 结果和分析第32-37页
        3.2.1 微卫星位点挖掘第32-34页
        3.2.2 微卫星位点的初筛第34-35页
        3.2.3 微卫星多态性验证第35-37页
    3.3 讨论第37-39页
        3.3.1 转录组SSR标记挖掘第37页
        3.3.2 多态性位点分析第37-39页
第4章 密集胁迫后皮肤转录组变化第39-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4.1.1 样本采集和胁迫实验第39页
        4.1.2 RNA提取和测序第39-40页
        4.1.3 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0-41页
        4.1.4 实时定量PCR(qRT-PCR)验证第41-42页
    4.2 结果和分析第42-52页
        4.2.1 测序数据统计第42-44页
        4.2.2 样本聚类与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第44-46页
        4.2.3 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第46-50页
        4.2.4 密集胁迫应激下基因表达模式第50-51页
        4.2.5 qRT-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第51-52页
    4.3 讨论第52-56页
        4.3.1 腹部皮肤组织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第52页
        4.3.2 DEG分析和胁迫应激下基因表达模式第52-53页
        4.3.3 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和密集胁迫应激通路第53-56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5.1 总结第56页
    5.2 创新点第56-57页
    5.3 展望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athepsin B在日本囊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杂色鲍变态中IIS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