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组织蛋白酶家族及组织蛋白酶B的简介 | 第11-12页 |
1.2 组织蛋白酶B及其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水生动物CB基因及蛋白的结构特性 | 第12-13页 |
1.2.2 C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 | 第13-14页 |
1.2.3 CB和其它酶类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1.3 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和解剖学特征 | 第15-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MjCB的原核表达 | 第19-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4 主要试剂配方 | 第20-24页 |
2.2 MjCB原核表达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2.1 卵巢RNA的提取以及cDNA模板的制备 | 第24-25页 |
2.2.2 MjCB原核表达特异引物的设计及其ORF的扩增 | 第25-26页 |
2.2.3 pGEX-4T-2-MjCB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2.2.4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大肠杆菌的诱导表达 | 第27页 |
2.2.5 SDS-PAGE单向蛋白电泳 | 第27-28页 |
2.2.6 表达蛋白的纯化、复性和冻干 | 第28-29页 |
2.2.7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检测 | 第29-30页 |
2.2.8 抗体的纯化和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30-31页 |
2.3 原核表达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2.3.1 cDNA模板的制备和带双酶切位点ORF的扩增 | 第31页 |
2.3.2 pGEX-4T-2-MjCB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1-32页 |
2.3.3 pGEX-4T-2-MjCB表达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32页 |
2.3.4 表达蛋白的纯化、复性和冻干 | 第32页 |
2.3.5 多克隆抗体的检测 | 第32-33页 |
2.4 讨论 | 第33-35页 |
第3章 MjCB基因5'调控区的分析 | 第35-4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3.1.2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41页 |
3.2.1 提取日本囊对虾卵巢基因组DNA | 第35页 |
3.2.2 MjCB基因组步移特异引物的设计 | 第35-36页 |
3.2.3 MjCB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36-38页 |
3.2.4 基因组步移 | 第38-40页 |
3.2.5 验证所扩增的区域 | 第40页 |
3.2.6 MjCB基因组和启动子区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1-46页 |
3.3.1 日本囊对虾卵巢基因组DNA的提取和MjCBDNA序列的克隆 | 第41-42页 |
3.3.2 MjCB 5'调控区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46页 |
3.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4章 日本囊对虾MjCB基因的干扰 | 第47-6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7-48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47页 |
4.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47-48页 |
4.1.3 本实验所需引物 | 第4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8-52页 |
4.2.1 实验虾的饲养 | 第48-49页 |
4.2.2 干扰探针的制备 | 第49-50页 |
4.2.3 日本囊对虾的干扰实验 | 第50-51页 |
4.2.4 取样 | 第51页 |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4.3.1 干扰片段的克隆 | 第52页 |
4.3.2 重组载体中目的片段插入方向的检测 | 第52-53页 |
4.3.3 体外转录制备双链RNA | 第53-54页 |
4.3.4 qPCR扩增效率检测 | 第54页 |
4.3.5 MjCB在无处理组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54页 |
4.3.6 MjCB在不同处理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54-55页 |
4.3.7 MjVg在不同处理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55-56页 |
4.3.8 MjCC在不同处理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56页 |
4.3.9 MjCL在不同处理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56-57页 |
4.4 讨论 | 第57-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