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1. 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2. 基本理论 | 第15-17页 |
(三) 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9页 |
1. 关于公民素质内涵的研究 | 第17页 |
2. 关于我国公民素质状况存在的不足的研究 | 第17-18页 |
3. 关于公民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 | 第18-19页 |
4. 关于公民素质教育的内容、策略与途径的研究 | 第19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中山市水云轩小学学生公民素质养成与教育调查 | 第21-45页 |
(一) 公民素质养成与教育现状-基于学生的调查 | 第21-40页 |
1. 样本描述 | 第21页 |
2. 小学生公民素质养成现状 | 第21-30页 |
3. 公民素质教育现状 | 第30-35页 |
4. 不同人口学背景的差异分析 | 第35-40页 |
(二) 公民素质养成与教育现状-基于教师的调查 | 第40-45页 |
1. 教师对学校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活动的评价 | 第40-41页 |
2. 教师对学校公民素质养成与重视程度的评价 | 第41-43页 |
3. 教师对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素质影响的评价 | 第43-45页 |
三、小学生公民素质养成与教育的对策 | 第45-52页 |
(一) 强化育人意识,明确公民素质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 第45页 |
(二) 完善公民素质教育机制,让公民素质教育获得制度上的保障 | 第45-46页 |
(三) 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提升小学生公民素质认知水平 | 第46-47页 |
(四) 加强公民素质教育队伍建设,营造全员参与公民素质教育氛围 | 第47页 |
(五) 拓宽公民素质教育的渠道,搭建学生公民素质行为的实践平台 | 第47-48页 |
(六)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我们”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民素质教育网络 | 第48-49页 |
(七) 发挥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引导小学生自觉养成公民素质 | 第49页 |
(八) 创设民主公平的成长环境,启迪学生的公民意识 | 第49-50页 |
(九)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 | 第50-51页 |
(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具有世界公民的素养 | 第51-52页 |
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一) 进一步联合区域内的小学开展小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研究工作 | 第52页 |
(二) 思考小学生公民素质教育向中学阶段延伸和衔接的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一 | 第56-57页 |
附录二 | 第57-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