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以空间公共性为导向的乡村传统建筑改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范围界定第13-15页
        1.2.1 论文释题第13页
        1.2.2 乡村传统建筑第13-15页
    1.3 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1 乡村建筑研究第15-17页
        1.3.2 论文创新点第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页
    1.5 研究意义第18-20页
    1.6 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乡村传统建筑改造理论与实践第21-37页
    2.1 可持续发展理念第21-25页
        2.1.1 可持续发展理念概述第21-22页
        2.1.2 可持续理论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第22-23页
        2.1.3 可持续理论对乡村传统建筑改造的影响第23-25页
    2.2 建筑现象学第25-31页
        2.2.1 现象学理论第25-26页
        2.2.2 建筑现象学理论第26-30页
        2.2.3 建筑现象学对乡村传统建筑改造的影响第30-31页
    2.3 当代建筑师的乡村建筑改造实践第31-36页
        2.3.1 当代乡村建设模式分析第31-35页
        2.3.2 乡建模式中的改造实践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乡村传统建筑空间公共性改造的影响因素第37-58页
    3.1 乡村传统建筑分析第37-44页
        3.1.1 乡村传统建筑的特性第37-40页
        3.1.2 乡村传统建筑的价值第40-42页
        3.1.3 乡村传统建筑的现状第42-44页
    3.2 乡村公共建筑分析第44-52页
        3.2.1 传统乡村公共建筑第44-46页
        3.2.2 现代乡村公共建筑第46-49页
        3.2.3 乡村公共建筑现状第49-52页
    3.3 乡村传统建筑改造的困境第52-54页
        3.3.1 乡建模式限制第52页
        3.3.2 改造观念冲突第52-53页
        3.3.3 建筑本体局限第53-54页
        3.3.4 建造过程困境第54页
    3.4 乡村传统建筑空间公共性改造的可行性第54-57页
        3.4.1 基于保存传统建筑的价值第55页
        3.4.2 基于满足公共场所的需求第55-56页
        3.4.3 基于建筑师的专业支持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乡村传统建筑空间公共性改造的策略第58-110页
    4.1 改造原则第58-73页
        4.1.1 可持续原则第58-62页
        4.1.2 文脉延续原则第62-69页
        4.1.3 公共性原则第69-73页
    4.2 基于建筑开放性的改造策略第73-92页
        4.2.1 形体——强化识别第73-76页
        4.2.2 界面——消隐开放第76-78页
        4.2.3 空间——重构拓展第78-89页
        4.2.4 院落——延伸渗透第89-92页
    4.3 基于场所精神延续的改造策略第92-103页
        4.3.1 遗存——新旧共生第92-96页
        4.3.2 缺失——原型重塑第96-98页
        4.3.3 意象——解码转译第98-101页
        4.3.4 文化——场所再现第101-103页
    4.4 基于建筑可持续的改造策略第103-109页
        4.4.1 气候——适应关照第103-105页
        4.4.2 材料——生态循环第105-107页
        4.4.3 技术——适宜改良第107-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结语第110-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部分图片来源第118-120页
附录:本文参考、引证的改造项目简表第120-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滇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与优化调控
下一篇:冻融循环作用下纳米二氧化硅和玄武岩纤维改良土力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