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1.2.1 金融排斥内涵、成因和效应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金融排斥程度测量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4 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方法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5 简要评述 | 第18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8-19页 |
1.3.2 Moran指数法 | 第19页 |
1.3.3 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1.5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金融排斥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2 空间溢出效应的界定 | 第23-24页 |
2.2 金融排斥的形成机制 | 第24-25页 |
2.3 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25-28页 |
2.3.1 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区域内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25-27页 |
2.3.2 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区域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国区域金融排斥程度的测量 | 第29-36页 |
3.1 金融排斥程度的测量指标体系 | 第29页 |
3.2 金融排斥程度的测量模型设计 | 第29-31页 |
3.3 金融排斥程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 第31-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6-49页 |
4.1 模型设计 | 第36-39页 |
4.1.1 空间相关性检验模型设计 | 第36-38页 |
4.1.2 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模型设计 | 第38-39页 |
4.2 指标与数据 | 第39-40页 |
4.3 经验发现 | 第40-48页 |
4.3.1 空间相关性检验分析 | 第40-45页 |
4.3.2 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分析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破解金融排斥难题的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5.1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解决地理排斥 | 第49页 |
5.2 加强金融机构间竞争解决评估和条件排斥 | 第49-50页 |
5.3 积极监管地方金融业解决营销排斥 | 第50页 |
5.4 提升民众金融素养解决自我排斥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