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1页
第一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概况第11-21页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立法规定第11-12页
    第二节 “先刑后民”模式的合理剖析第12-15页
        一、“先刑后民”长期适用成因第12-14页
        二、“先刑后民”程序性价值第14-15页
    第三节 “先刑后民”模式存在的问题第15-21页
        一、“先刑后民”模式与权源理论相悖第15-16页
        二、“先刑后民”一刀切模式不符合矛盾分析法第16-21页
第二章 国外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处理模式第21-25页
    第一节 法国、德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模式第21-22页
        一、法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模式第21-22页
        二、德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模式第22页
    第二节 英国、美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模式第22-23页
        一、英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模式第22-23页
        二、美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处理模式第23页
    第三节 域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第23-25页
第三章 “先民后刑”、“刑民分离”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第25-31页
    第一节 “先民后刑”模式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5-28页
        一、“先民后刑”模式的必要性第25-27页
        二、“先民后刑”模式的可行性第27-28页
    第二节 “刑民分离”模式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8-31页
        一、“刑民分离”模式的必要性第28-29页
        二、“刑民分离”模式的可行性第29-31页
第四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多元处理模式的构建第31-37页
    第一节 多元模式应遵循的原则第31-32页
        一、避免价值取向的片面性原则第31页
        二、私有权保障优先原则第31-32页
        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第32页
    第二节 “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第32-37页
        一、“先刑后民”模式的适用第32-34页
        二、部分案件“先民后刑”模式的适用第34-35页
        三、特殊案件“刑民分离”模式的适用第35-37页
结语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3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金融排斥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15年的省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