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配方优化及其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1 植物病毒病的危害第14页
    1.2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及其发展应用现状第14-17页
        1.2.1 农业措施第15页
        1.2.2 种苗脱毒和无病毒种苗繁育第15页
        1.2.3 转基因抗病毒育种第15-16页
        1.2.4 清除传毒介体第16页
        1.2.5 病毒弱毒株系交叉保护第16页
        1.2.6 卫星RNA的使用第16-17页
        1.2.7 药剂防治第17页
    1.3 植物源抗病毒剂的研究进展第17-25页
        1.3.1 抗植物病毒物质的筛选方法第17-18页
        1.3.2 植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种类第18-21页
        1.3.3 植物源物质抗病毒机理研究第21-25页
        1.3.4 植物源抗病毒剂的应用现状第25页
    1.4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5-26页
        1.4.1 植物源抗病毒剂VFB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4.2 植物源病毒抑制剂VFB研发中存在的问题第26页
    1.5 本研究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第26-2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8-32页
    2.1 供试材料第28页
        2.1.1 枯斑寄主第28页
        2.1.2 供试毒源第28页
        2.1.3 供试药剂和化合物单体第28页
        2.1.4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8页
    2.2 VFB制剂配方优化方法第28页
    2.3 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第28-29页
        2.3.1 对TMV体外钝化作用测定第29页
        2.3.2 抑制TMV初侵染作用测定第29页
        2.3.3 抑制TMV复制增殖作用测定第29页
    2.4 盆栽试验方法第29-30页
        2.4.1 预防作用试验方法第29页
        2.4.2 治疗作用试验方法第29-30页
    2.5 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第30页
        2.5.1 实验设计第30页
        2.5.2 结果计算及统计方法第30页
    2.6 VFB水剂质检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0-32页
        2.6.1 水不溶物质量分数的测定第30-31页
        2.6.2 pH值范围的测定第31页
        2.6.3 稀释稳定性的测定第31页
        2.6.4 低温稳定性的测定第31页
        2.6.5 热贮稳定性的测定第31-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2-42页
    3.1 植物源抗病毒制剂VFB配方优化第32-37页
        3.1.1 增效剂TK和助剂ZM对VFB抗TMV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3.1.2 VFB中增效剂TK与助剂ZM含量的确定第33-34页
        3.1.3 新配方VFB-Ⅰ的抗TMV活性第34-36页
        3.1.4 新配方VFB-Ⅱ的抗TMV活性第36-37页
    3.2 VFB中单体化合物抗TMV活性测定结果第37-38页
        3.2.1 供试单体对TMV体外钝化作用的测定结果第37-38页
        3.2.2 供试单体抑制TMV初侵染作用测定结果第38页
        3.2.3 供试单体化合物对TMV复制增殖抑制作用测定结果第38页
    3.3 VFB-Ⅰ水剂质检各项指标的确定第38-39页
    3.4 盆栽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页
    3.5 防治烟草病毒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第39-42页
        3.5.1 VFB对烟草病毒病的保护作用第39-40页
        3.5.2 VFB对烟草病毒病的治疗作用第40页
        3.5.3 VFB-Ⅰ和VFB-Ⅱ对烟草病毒病的保护作用第40-41页
        3.5.4 VFB-Ⅰ和VFB-Ⅱ对烟草病毒病的治疗作用第41-42页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第42-45页
    4.1 与VFB相比,VFB-Ⅰ对烟草病毒病的防效有所提高第42页
    4.2 VFB- Ⅱ与VFB-Ⅰ的活性相当,但成本降低第42页
    4.3 VFB-Ⅰ和VFB-Ⅱ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复杂第42-43页
    4.4 VFB制剂的应用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第43页
    4.5 VFB4种单体的抗病毒活性均低于VFB制剂本身,有待进一步研究第43页
    4.6 VFB开发应用前景广阔第43-45页
第五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冗余资源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研究--以公司治理为调节变量
下一篇:基于读深方法的拷贝数变异检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