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事件上下文建模及推理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复杂事件及建模方法 | 第21-32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复杂事件处理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 | 第21-22页 |
2.2.1 复杂事件基本理论 | 第21页 |
2.2.2 语义管理器的介绍 | 第21-22页 |
2.3 事件上下文及相关系统结构 | 第22-24页 |
2.3.1 事件上下文的相关介绍 | 第22-23页 |
2.3.2 事件上下文相关系统结构 | 第23-24页 |
2.4 本体模型相关理论 | 第24-29页 |
2.4.1 本体的定义 | 第25页 |
2.4.2 本体的构成 | 第25-26页 |
2.4.3 本体的分类 | 第26页 |
2.4.4 本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2.4.5 描述逻辑简介 | 第27-28页 |
2.4.6 描述逻辑的语义与语法 | 第28页 |
2.4.7 基于描述逻辑的知识库结构 | 第28-29页 |
2.4.8 模糊本体的介绍 | 第29页 |
2.5 知识推理 | 第29-31页 |
2.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事件上下文的表示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模糊OWL2语言 | 第32-38页 |
3.2.1 模糊逻辑的相关定义 | 第32-33页 |
3.2.2 OWL2的模糊扩展 | 第33-36页 |
3.2.3 模糊OWL2语法 | 第36-38页 |
3.3 用OWL2语言表示上下文 | 第38-44页 |
3.3.1 模糊本体的语法要求 | 第38页 |
3.3.2 事件上下文模糊修饰符的注释 | 第38-39页 |
3.3.3 事件上下文模糊数据类型的注释 | 第39-40页 |
3.3.4 事件上下文模糊概念的注释 | 第40-41页 |
3.3.5 事件上下文模糊规则的注释 | 第41-42页 |
3.3.6 事件上下文本体的注释 | 第42页 |
3.3.7 简单的扩展 | 第42-44页 |
3.4 事件上下文表示示例 | 第44-48页 |
3.4.1 实验工具 | 第44页 |
3.4.2 小型空间上下文车联网实例表示 | 第44-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事件上下文的建模研究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事件上下文模糊顶层本体研究 | 第50-57页 |
4.2.1 模糊隶属度函数本体建模 | 第51-53页 |
4.2.2 模糊修饰符本体建模 | 第53-55页 |
4.2.3 模糊概念的本体建模 | 第55-56页 |
4.2.4 事件上下文模糊顶层本体实现 | 第56-57页 |
4.3 事件上下文智能家居模型构建 | 第57-62页 |
4.3.1 智能家居上下文整体框架 | 第57-60页 |
4.3.2 智能家居模型构建 | 第60-62页 |
4.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事件上下文推理及实验分析 | 第63-79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分布式多层次上下推理方法 | 第63-68页 |
5.2.1 上层上下文推理 | 第64-66页 |
5.2.2 基于证据理论分布式上下文推理 | 第66-68页 |
5.3 描述逻辑语法的介绍及扩展 | 第68-73页 |
5.3.1 描述逻辑语法的介绍 | 第68-70页 |
5.3.2 对描述逻辑进行语法扩展 | 第70-71页 |
5.3.3 事件上下文本体解析 | 第71-73页 |
5.4 实验分析 | 第73-78页 |
5.4.1 上下文的解析时间对比 | 第73-76页 |
5.4.2 注释百分比对解析时间的影响 | 第76-77页 |
5.4.3 事件上下文建模方法的比较 | 第77-78页 |
5.5 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