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1.1 电子垃圾拆解区多氯联苯-重金属复合污染现状 | 第16-19页 |
1.1.1 电子垃圾拆解的产生及其污染 | 第16-17页 |
1.1.2 电子垃圾拆解区多氯联苯-重金属复合污染 | 第17-19页 |
1.2 多氯联苯-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技术 | 第19-22页 |
1.2.1 生物炭修复 | 第19-20页 |
1.2.2 植物修复 | 第20页 |
1.2.3 微生物修复 | 第20-21页 |
1.2.4 电动修复 | 第21-22页 |
1.3 纳米零价铁技术 | 第22-26页 |
1.3.1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方法 | 第22-23页 |
1.3.2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方法 | 第23-26页 |
1.4 纳米零价铁去除多氯联苯和重金属的研究 | 第26-30页 |
1.4.1 纳米零价铁去除多氯联苯的研究 | 第26页 |
1.4.2 纳米零价铁去除重金属的研究 | 第26-27页 |
1.4.3 纳米零价铁去除多氯联苯-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 | 第27-30页 |
1.5 纳米零价铁去除多氯联苯和重金属的机理 | 第30-31页 |
1.5.1 纳米零价铁去除多氯联苯的机理 | 第30页 |
1.5.2 纳米零价铁去除重金属的机理 | 第30-31页 |
1.5.3 纳米零价铁去除多氯联苯-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机理 | 第31页 |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1-34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二章 改性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表征 | 第34-41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2.2.2 改性纳米零价铁的制备 | 第34-35页 |
2.2.3 改性纳米零价铁的表征 | 第35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2.3.1 SEM-EDS | 第36-37页 |
2.3.2 XRD | 第37-38页 |
2.3.3 FTIR | 第38页 |
2.3.4 XPS | 第38-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PCB153的降解研究 | 第41-56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2 不同S/Fe比的S-nZVI的制备 | 第42页 |
3.2.3 不同CMC浓度的CMC-nZVI的制备 | 第42页 |
3.2.4 PCB153的降解反应 | 第42页 |
3.2.5 PCB153的降解反应动力学 | 第42页 |
3.2.6 PCB153降解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42-43页 |
3.2.7 PCB153及降解中间产物的测定 | 第43页 |
3.2.8 反应前后材料的XPS表征 | 第43页 |
3.2.9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4页 |
3.3.1 S/Fe比对S-nZVI降解PCB153的影响 | 第44页 |
3.3.2 CMC浓度对CMC-nZVI降解PCB153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PCB153的降解效果 | 第45-46页 |
3.3.4 pH对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5 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6 HA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7 反应机理探讨 | 第49-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u~(2+)、Ni~(2+)的去除研究 | 第56-70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56页 |
4.2.2 Cu~(2+)、Ni~(2+)的去除反应动力学 | 第56-57页 |
4.2.3 Cu~(2+)、Ni~(2+)去除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57页 |
4.2.4 Cu~(2+)、Ni~(2+)浓度的测定 | 第57页 |
4.2.5 反应前后材料的XPS表征 | 第57页 |
4.2.6 数据处理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4.3.1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Cu~(2+)、Ni~(2+)的去除效果 | 第58-59页 |
4.3.2 pH对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3 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 第60-62页 |
4.3.4 HA对反应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5 材料活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 | 第64页 |
4.3.6 反应机理探讨 | 第64-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改性纳米零价铁对多氯联苯-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去除研究 | 第70-82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70页 |
5.2.2 PCB153对Cu~(2+)、Ni~(2+)去除的影响 | 第70页 |
5.2.3 Cu~(2+)、Ni~(2+)对PCB153降解的影响 | 第70-71页 |
5.2.4 反应后材料的XPS表征 | 第71页 |
5.2.5 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 第71页 |
5.2.6 数据处理 | 第7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0页 |
5.3.1 PCB153对改性纳米零价铁去除Cu~(2+)、Ni~(2+)的影响 | 第71-74页 |
5.3.2 Cu~(2+)、Ni~(2+)对改性纳米零价铁降解PCB153的影响 | 第74-76页 |
5.3.3 Cu~(2+)、Ni~(2+)在改性纳米零价铁降解PCB153中的作用 | 第76-78页 |
5.3.4 改性纳米零价铁在复合污染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2-83页 |
6.2 创新点 | 第8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感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