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RF-CMAQ/ISAM模型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来源解析研究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17页 |
1.2.1 自然地理 | 第14-15页 |
1.2.2 社会经济 | 第15-16页 |
1.2.3 PM_(2.5)污染 | 第16-17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1.3.1 受体模型 | 第19-21页 |
1.3.2 源模型 | 第21-2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30-38页 |
2.1 WRF-CMAQ模式 | 第30-34页 |
2.1.1 模式介绍 | 第30-32页 |
2.1.2 模式设置 | 第32-34页 |
2.2 ISAM源解析工具 | 第34-37页 |
2.3 观测数据 | 第37-38页 |
2.3.1 气象观测数据 | 第37页 |
2.3.2 污染物监测数据 | 第37-38页 |
3 模式评估 | 第38-55页 |
3.1 气象模式评估 | 第38-43页 |
3.2 化学传输模式评估 | 第43-52页 |
3.3 源解析一致性评估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细颗粒物来源解析 | 第55-81页 |
4.1 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 第55-57页 |
4.1.1 全时期PM_(2.5)平均浓度分析 | 第55-56页 |
4.1.2 分月PM_(2.5)平均浓度分析 | 第56-57页 |
4.2 PM_(2.5)来源行业解析 | 第57-63页 |
4.2.1 全时期PM_(2.5)来源行业解析 | 第58-59页 |
4.2.2 分月PM_(2.5)来源行业解析 | 第59-63页 |
4.3 PM_(2.5)区域传输解析 | 第63-74页 |
4.3.1 相互传输矩阵分析 | 第64-66页 |
4.3.2 PM_(2.5)来源城市排名 | 第66-68页 |
4.3.3 PM_(2.5)传输路径分析 | 第68-72页 |
4.3.4 不同污染程度区域贡献分析 | 第72-74页 |
4.4 PM_(2.5)来源行业及区域解析 | 第74-75页 |
4.5 一次短期重污染过程分析 | 第75-78页 |
4.6 减排控制建议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5.1 结论 | 第81-82页 |
5.2 创新点 | 第82页 |
5.3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7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