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蔬菜园艺论文--白菜类论文--大白菜论文

大白菜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及转基因拟南芥的性状观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1.1 苹果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1.1.1 苹果酸脱氢酶的分类、酶活性的测定及酶学性质的研究第11-12页
        1.1.2 MDH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功能的研究状况第12-14页
    1.2 植物花蕾败育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1 可诱导产生花蕾败育相关因素的研究第14页
        1.2.2 花蕾败育的细胞形态学研究第14-15页
        1.2.3 花蕾败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5页
    1.3 基因的表达分析技术第15-16页
    1.4 植物基因的遗传转化技术第16-17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大白菜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19-26页
    2.1 材料第19页
        2.1.1 植物材料第19页
        2.1.2 试剂第19页
        2.1.3 主要仪器第19页
    2.2 方法第19-21页
        2.2.1 基因组DNA提取第19页
        2.2.2 总RNA提取及纯化第19页
        2.2.3 双链cDNA的合成第19页
        2.2.4 目的基因的扩增第19-20页
        2.2.5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0页
        2.2.6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和测序第20-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3.1 大白菜BrMDH基因扩增结果第21-22页
        2.3.2 菌落PCR检测结果第22页
        2.3.3 大白菜BrMDH基因测序结果第22-26页
第三章 大白菜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分析第26-29页
    3.1 材料第26页
        3.1.1 植物材料第26页
        3.1.2 试剂第26页
        3.1.3 仪器第26页
    3.2 方法第26-27页
        3.2.1 总RNA的提取第26页
        3.2.2 RNA的纯化及反转录第26页
        3.2.3 引物的合成第26-27页
        3.2.4 荧光定量PCR检测BrMDH基因的表达第2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第四章 BrMDH干扰表达载体及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9-38页
    4.1 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9-32页
        4.1.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9页
        4.1.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4.2 超量表达的构建第32-34页
        4.2.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32页
        4.2.2 方法第32-34页
    4.3 表达载体的检测第34-36页
        4.3.1 菌落PCR及测序检测第34-35页
        4.3.2 表达载体的酶切检测第35-36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36-38页
        4.4.1 菌落PCR检测结果第36页
        4.4.2 酶切检测结果第36-38页
第五章 BrMDH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第38-49页
    5.1 材料第38页
        5.1.1 植物材料第38页
        5.1.2 菌株与质粒第38页
        5.1.3 试剂第38页
        5.1.4 仪器设备第38页
    5.2 方法第38-41页
        5.2.1 拟南芥的种植第38-39页
        5.2.2 农杆菌的转化及检测第39页
        5.2.3 转化缓冲液的配制第39页
        5.2.4 拟南芥的转化第39-40页
        5.2.5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及检测第40-41页
        5.2.6 转基因拟南芥的性状观察第4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5.3.1 表达载体农杆菌检测第41页
        5.3.2 转基因植株抗性筛选及检测第41-44页
        5.3.3 转基因拟南芥的性状观察第44-49页
第六章 讨论第49-5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2页
    7.1 结论第51页
    7.2 创新点第51页
    7.3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附录第57-62页
缩略词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的发现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cpxAR对鸡伤寒沙门菌MDR调控作用的研究